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心系群众 重建美好家园 ——记杜集区人大代表、高岳街道双楼村党总支书记徐亲振
浏览次数:9885作者: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3-01

“大叔,您可要想好,我们这次修路可是没有补偿的。”“你放心,徐书记我想好了,这是在给我们的子孙造福,为修路,我一分钱也不要。”这是杜集区人大代表、双楼村党总支书记徐亲振和村里一对耄耋老人的对话。在双楼村你总能看到一个不停忙碌的身影。

双楼村位于淮北市郊东北部,距离市区约10公里。这几年,被淮北人称为“城市花博园”的恋恋轩双楼花海在开园期间游客络绎不绝。薰衣草、格桑花、郁金香、鲁冰花……不同的季节,这里的花儿争奇斗艳,成为城市近郊一道靓丽的风景。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这座美丽的皖北小村庄,竟是从一片“千疮百孔”的采煤沉陷地上蝶变重生而来。

昔日沼泽地  今朝聚宝盆

淮北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近60年来,对煤炭的持续开采,市域内形成了众多的采煤沉陷区,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地形地貌,昔日的良田变成了沼泽胡泊。双楼村就是淮北市众多采煤沉陷村庄之一,村内6800多亩土地有6400多亩成为无法耕种的沉陷地,别说致富奔小康,老百姓的吃饭都成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双楼村两任党总支书记王善永(已去世)、徐亲振带领勤劳的双楼人民,硬是把6400多亩塌陷地,变成了致富奔小康的“生金地”和“聚宝盆”。

“看着大片土地在那荒着,心里疼啊!”,多年来,徐亲振和原老书记王善永带领村民,一直打着一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的攻坚战、持久战,他们冬战三九、夏战三伏,硬生生地从采煤沉陷地里造出了4800多亩耕地,开挖精养鱼塘1600多亩。沉陷较深的地方改造成水塘,发展水产养殖;沉陷较浅的地方,复垦成耕地,建设温室大棚;成片的优质土地,以流转的方式招引农业产业项目……双楼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的心血。

群众“领头雁”  致富带头人

双楼村设施农业发展之初,村民们由于受到传统一麦一豆种植思想的禁锢,对于设施蔬菜种植缺乏认识,加上不懂技术,怕担风险,导致村里的温室刚建成时,几乎没有人承包。为了打破僵局,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徐亲振站了出来,他说,“村民有顾虑,我们能够理解,但是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现在有困难、有压力,就要党员干部带头上。承包温室,我先来!”他说服妻子,和村里一部分有想法的年轻人们开始摸索着种菜,一点点的累积经验。第一批反季节蔬菜上市后,种植户们都乐开了花,这可比以往收入多了好几倍呀!其他村民看到他们赚了钱,也渐渐地转变了思想,跟着干了起来。2008年,双楼村就成立了双楼蔬菜合作社,入社会员达360多户,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与此同时,双楼村还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党员带头参加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日光节能温室350栋,露地蔬菜水果3000多亩,辐射带动菜农400余户,“相王”牌果蔬产品远销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每年为农户创造效益达900余万元,为村集体实现租金收入30万元。村民收入逐渐增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然而徐亲振不仅仅满足于现状,结合本村大面积土地连片成规模的特点,给街道党工委建议在双楼村建设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了完成好园区建设工作,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徐亲振多次召开两委会议,统一班子思想,学习外地先进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自2013年10月29日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坐落在双楼村)正式揭牌以来,双楼村一方面加强土地流转,完善路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有实力、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一方面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如“丽蓝”、“早春红玉”吊瓜,“金棚”、“粉亚迪”番茄,“夏黑”、“美国无核”葡萄,早熟大红桃等十多个优良品种,实行标准化管理,提升设施果蔬种植的科技含量,打响“相王”品牌知名度,以现代农业生产与科技推广示范为主,兼有休闲观光和生态保护等都市服务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2015年年底该示范园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无限希望。我们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做好、做精、做活土地这篇大文章。”徐亲振说,争取到2020年底,双楼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每年为村民分红50万元,把双楼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了一堵墙  暖了百姓心

双楼村是全国开放式村部的发源地,和很多地方的村部一样,双楼村以前的村部也是高墙深院。那一堵墙,犹如横亘在村干部与村民心中的“墙”。“干部是‘油’,百姓是‘水’,油珠子漂在水上,融不到一块”。面对难得谋面的村干部,老百姓曾用这样的比喻来调侃。对于推倒这堵墙,当时双楼村的党总支书记王善永也有自己的顾虑:花钱建起来的围墙又要花钱砸掉,群众会不会说村干部是“败家子”?把墙推倒了,如果村干部对老百姓的服务跟不上,是不是“走形式”?“ 既然有这样的顾虑,那就需要咱们村干部扑下身子,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墙推倒了,村干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要树起来,口碑要立起来” 徐亲振认真地说。2008年,双楼村在市、区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推行开放式村部建设,“拆除一堵墙”“建好八个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民情调解室、计生服务室、村干部办公室、警务室)、“设立四个栏”(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打造五个中心”(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推倒围墙,拆除“心”墙,变封闭为开放,变大院为广场,实现干部群众无障碍沟通、零距离交流。如今的双楼村,在村部二层小楼的东边又建了一个更大的广场。“这里就是了解民情民意的信息集散地,群众需要啥,有啥难处,都到这里说说,知道了百姓的所想所愿,我们党支部的工作才能有目标!”徐亲振说。2010年11月,开放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最佳创新案例。

2012年,时任双楼村村委会主任徐亲振接任党总支书记之后,更是将开放式村部的内涵加以拓展延伸。双楼村提出了“服务最优化、办事公开化、功能最大化”的发展目标,通过网络化办公平台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到“群众动嘴、网络跑腿”的转变,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办”,使开放式村部真正成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当初,那堵实实在在的高墙倒了下去;如今,双楼村干部在百姓心中的崭新形象树了起来。

               履职为民   为百姓代言

作为一名农民代表,徐亲振在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同时,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和义务,把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作为已任。每一次参加代表活动,他都认真“备课”,深入调研,把收集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提炼出有价值的建议。为了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多次深入群众、园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情况,征询意见,使提出的建议、意见更具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如关于加强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建议、关于建设推进淮北“大田园”向“大游园”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建议、关于修建杨河路南段的建议、关于疏通农业园区积水的建议……

徐亲振任职人大代表期间,自己也不知提了多少条建议。 “我是一名代表,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徐亲振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双楼村的村民富裕了,村里的敬老院、幼儿园、健身室也一座座建起来了;晚上,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的路,村部广场上聚集着跳健身操的村民、玩耍的孩子;农民运动会上,群众一阵阵尽情欢笑声……   提起双楼村的村干部,村里人总是满口夸好,但是徐亲振明白,双楼村作为美丽乡村示范点,作为高岳现代农业园核心区,他身上的担子还很重,而这份沉重,是他这位人大代表、党总支书记的责任和荣耀。(沈计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