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402 信息来源: 杜集区信息中心发布时间:2011-03-08 |
区八届人大六次会议 材料之二十三
关于杜集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
区财政局局长 王可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杜集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坚持严格依法理财治税,保持了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坚持强化财政收支管理,通过有保有压、严格控管的方法,使一般性支出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收支情况
1、财政收入情况: 2010年我区财政总收入达到4.2亿元,比“十五”末1.26亿元增加3亿元,增长近2.4倍,年均增长27.2%。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为1.4亿元,比“十五”末3573万元增长10427万元,年均增长31%。超额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财政总收入规模达到3.5亿元的目标。
2、财政支出情况:2005年财政支出12504万元, 2010年全区财政支出累计实现39175万元,比“十五”末增支26671万元,年均增长34%左右。
上述收支情况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区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表现为,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等,财源不断壮大,财政收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我区经济正以昂扬之势,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体现在,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较快,民生工程投入不断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改革增资以及政策性的增支因素较多。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资金调度,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持增收节支,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二)“十一五”期间财政主要工作
1、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年年攀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各级财税部门始终把税收征管作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财税工作会议制度、税收目标责任制、奖励激励机制、协税护税机制、税源监管机制、税收稽查清欠机制等,税收工作有条不紊,应收尽收。取得了2010年财政总收入是2005年的3.3倍,地方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3.9倍的可喜成绩。
2、强化财源建设,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一是加大园区投入。“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用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规模和入驻企业逐步扩大,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二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发挥财政桥梁作用,积极促进银企合作,探索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主动服务企业发展。积极落实财政优惠政策,设立煤机制造产业发展周转基金,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扶持企业发展。2009年至2010年累计为17家企业使用41批次,累计周转资金达3900万元。
3、强化预算约束,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区人代会批准的年度支出预算。健全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相关制度,在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优化支出结构、厉行节约的同时,积极组织资金调度,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民生工程、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效促进了全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4、强化财政监管,维护财经纪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了非税收入管理运行机制,健全了财政资金管理、政府采购、村级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监管制度,有效地推进依法行政。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资金实行跟踪问效,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支出。加强镇级财政和村级财务的监督与指导,推行“阳光村务工程”,实现了农村“三资”全程监督和规范管理。
5、深化财政改革,“支农”工作成效凸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快乡镇财政职能转变,认真做好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十一五”期间共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种补贴资金7152万元,5万多农民受益。二是对乡镇和村级债务及义务教育债务进行清理,化解义务教育债务1305.63万元,进一步摸清村级债务底数,为下一步化解村级债务打下基础。
6、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保障民生事业。我区自2007年开始实施民生工程,当时为12项,至去年,已增加到33项。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涉及到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低保、五保、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留守儿童之家、校舍安全等方方面面。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5亿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2600万元),着力解决了辖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按照“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让杜集区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7、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土地治理项目5个,改造中低产田1.95万亩,总投资1059万元。实施市级土地复垦项目12个,共投入财政资金1333万元,新增耕地191公顷,配套了井、桥、路等农田基本设施。实施贷款贴息项目1个,为安徽省冉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贴息50万元,完成世行科技项目投资1974.31万元。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全区2010年财政总收入预算3.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0800万元,非税收入预算1000万元。全区财政支出预算2.75亿元,其中区本级支出预算2.3亿元。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亿元,为年预算的127 %,同比增收1.2亿元,增长40.4%。其中:上缴中央收入21350万元,上缴省收入1117万元,上缴市收入5533万元。区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4亿元,为年预算的118.6 %,同比增收4010万元,增长40.1%,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收入完成13529万元,为年预算的125.3%,同比增收4798万元,增长54.9%;非税收入完成481万元。
2、财政支出情况。2010年全区财政支出累计实现3917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
(二)2010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2.3亿元,加上在执行中市追加支出。2010年区本级财政支出累计实现31079万元,为年预算的135%,按可比口径增长11.8%。区本级各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60万元,为年预算的158%。主要是计划生育和人口普查经费增加。
2、公共安全支出1365万元,为年预算的169%。
3、教育支出13532万元,为年预算的108%。
4、科学技术支出129万元,为年预算的100%。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9万元,为年预算的404%。主要是上级追加专项支出。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45万元,为年预算的115%。
7、医疗卫生支出2953万元,为年预算的205%。主要是医改支出增加。
8、环境保护支出80万元,为年预算的302%。主要是上级追加专项支出。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66万元,为年预算的358%。主要是上级追加及地方债券安排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273万元,为年预算的613%。主要是农田水利建设及民生工程支出。
11、交通运输支出131万元,该项支出是中央追加公路建设资金。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26万元,主要是上级追加扶持企业补助资金。
13、其他支出510万元,为年预算的102%。
14、政府性基金支出130万元,主要是上级追加支出。
从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2010年我区财政运行形势总体较好,全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均达到40%的增幅,超额完成了年初预算任务。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了全区职工工资的足额发放和重点支出需要,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为促进我区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1、狠抓税收征管。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和财税收入形势的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靠措施挖潜增收;二是加强领导,各镇办领导亲自抓税收;三是完善机制,落实税收目标责任制,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四是加强征管,密切配合,严格依法征收;五是加大稽查和清欠力度,及时清缴入库。
2、大力培植财源。积极落实财政优惠政策,服务企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1.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培植了后续财源。充分发挥1000万元机械制造产业扶持基金“蓄水池”作用,全年扶持8家企业24批次共2400万元资金用于企业周转,为民营企业发展助力,增强了财源后劲。
3、落实惠农政策。2010年发放涉农补贴资金1811万元,5万多户农民受益;对2007-2009年度强农惠农资金进行了专项清理和检查,在清理检查中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完成种植业保险10.94万亩和能繁母猪保险2874头的参保任务;累计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455万元,各种涉农资金落到实处,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4、优化支出管理。一是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在保障人员经费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关注热点,解决难点,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严格按计划和进度拨款,保证财政支出的顺利实施。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做到保发展、保民生、保重点,促和谐。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5、加强财政监督。一是完善并落实制度,严格执行票据管理、预算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等制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行阳光村务工程,做好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全面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全程化监督。三是加强会计核算中心日常管理,明确流程,提高会计核算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的资金管理模式,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坚持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6、保障民生工程。在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下,在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下,按照省、市政府关于民生工程的实施意见,通过精心组织,积极宣传,统筹协调,民生工程在我区扎实推进。2010年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8478万元,其中区配套资金737.5万元,在全省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中,我区所承担的27项民生工程任务全部完成。
7、实施农业开发。完成了高岳办双楼村和朔里镇徐楼村土地治理项目,完成世行养鸭项目。进一步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投资335万元,完成朔里镇矬楼和段园镇王姚村土地复垦项目,新增耕地45公顷,开挖鱼塘60公顷,新打机井10眼,修建桥涵19座及其他配套设施。实施了安徽省冉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和淮北市惠邦猪业农民合作社建设项目,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8、加强效能建设。一是结合财政系统学习提升年活动,紧密联系财政实际,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和创新实践,提升机关效能,全面促进“五个提升”。二是以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六个一、六着力”为主要活动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沈浩、王坤友扎实工作,乐于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兑现公开承诺,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机关效能进一步增强。
三、“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将围绕区委、区政府实施“三化”战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财政发展思路。逐步建立稳固、平衡、保障有力的财政,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财政主要指标:到“十二五”末,全区财政总收入规模达到12.8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25%。财政支出规模达到6亿元。
财政主要工作思路:一是创新税收理念,加强税收管理,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二是深化财政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加大民生投入;四是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五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2011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1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三化”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植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着力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保障重大项目、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2011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区经济发展趋势和2010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法》要求,本着量入为出、量财办事、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了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2011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1.8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各税计划安排17390万元,非税收入计划安排610万元。全区财政支出计划安排34366万元,增长24%。其中:区本级支出预算计划安排25991万元,镇(办)支出预算计划安排8375万元。
(二)2011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按照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区本级财政的可用财力,2011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计划安排25991万元,比上年增加2991万元,增长13%。区本级主要财政支出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计划安排2231万元。此类支出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税务事务、审计事务、人力资源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宗教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公共安全支出计划安排937万元。
3、教育支出计划安排13175万元。
4、科学技术计划安排390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计划安排73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计划安排4344万元。
7、医疗卫生支出计划安排1886万元。
8、环境保护支出计划安排38万元。
9、城乡社区事务计划安排815万元。
10、农林水事务计划安排653万元。
11、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计划安排600万元。
12、其他支出计划安排849万元,其中总预备费计划安排400万元,占本级预算支出的1.5%。
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突出以下原则:坚持厉行节约,从严从紧编制各项支出预算。收入安排上,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趋势,力求稳步增长,并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相适应。支出安排上,确保人员工资发放和机关运转,保证法定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城乡一体化建设、招商引资、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
(三)2011年财政重点工作
为完成上述预算目标任务,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财政收入总量,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坚持开源和挖潜并重,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着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一是强征收。围绕财政收入目标,及时分解收入任务,明确各征管部门责任,确保完成收入目标,力争实现超收。同时建立健全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对各征收部门和镇办组织收入情况,按月考核,按季通报,年终兑现。二是育财源。抢抓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财政资金,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融汇更多的发展资金。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对开发区和东部新城基础设施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发展承载能力。积极推进房地产、餐饮等服务行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继续发挥1000万元周转金作用,在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上下功夫,扶植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财政收入后劲。三是查税源。加强沟通协调,认真搞好税源调查和税法宣传,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坚持主体税源和零散税源、边缘税源并重,做好税源排查,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四是强稽查。进一步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加强税收分析,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着力抓好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加强税收稽查和清欠力度,防止税收流失,不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和质量。
2、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增强管理调控能力。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一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突出以人为本,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保证工资发放、保持社会稳定和支持公益事业发展上。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建设和招商引资投入力度,及时足额落实资金,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三是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四是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财力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倾斜,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3、完善监督管理,着力增强预算约束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坚持厉行节约,加强各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把关,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和核算,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益。三是坚持政务公开,健全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四是按照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的要求,切实细化预算项目,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
4、保障民生工程实施,着力增强改善民生能力。继续按照省、市政府关于民生工程的实施意见,扎实做好各项涉及民生的工程,做好预算,积极落实配套资金,逐项对照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全年各项民生工程任务顺利完成,使群众生活、医疗、教育等得到更多的保障,生活环境得到更大的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建立和完善工程类项目的管护长效机制,使民生工程发挥长期效益,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
5、关注“三农”发展,着力增强惠农支农能力。一是继续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大力推进“家电摩托车下乡”,拉动农村消费。二是做好农发项目管理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2011年计划实施土地治理项目2个,改造中低产田7500亩,计划投资702万元;计划实施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项目6个,实施六和禽强合作社和双楼蔬菜合作社项目。三是积极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加强农发资金和土地复垦资金管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推动我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6、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提高管理服务能力。适应镇(办)财政职能转变,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原则,加强镇(办)财政规范化建设,服务镇办经济发展。一是全面加强镇(办)财政职能建设、业务建设、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镇(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镇(办)财政职能作用。二是以明确职责为重点,着力加强职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对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开展创建“人民满意财政所”活动,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效率和水平。三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业务建设;以优化服务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设施建设。2011年重点做好段园、矿山集、石台财政所的新建和改建工作。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区委、区政府对今年的工作已作出明确部署,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谱写好“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作,为推动我区“三化”进程,建设和谐幸福的新杜集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