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镇街人大
淮北市段园镇人大:弘扬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
浏览次数:67作者: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9-22

位于淮海经济区腹地的段园是一片红色的沃土,革命前辈的先进事迹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段园人。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人大依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之际,段园镇人大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革命烈士后代活动。镇人大代表一行深入毛庄村,专程探望刘步廷烈士后人,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传递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刘步廷烈士1920年生于段园镇毛庄村,1938年目睹日寇暴行后毅然投身革命,曾参加抗日游击队,历经多次战斗。1946年7月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是淮北地区抗战和解放历史中的代表性人物,事迹至今仍在当地广为传颂。

走访过程中,镇人大代表与烈士后代亲切交流,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对先烈事迹的追忆与讲述。代表们表示,刘步廷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的革命精神是段园人民的共同骄傲,也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此次活动不仅体现了镇人大对烈士遗属的关心爱护,也深化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时代主题。代表们表示要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本地红色资源,让英雄事迹代代相传。

讲好红色故事

近年来,段园镇人大联合镇关工委对全镇红色资源进行梳理,聘用解放初期全国民兵代表、人民公仆榜样王其德之子王玉祥同志为段园镇红色教育义务宣讲员。

王其德同志在解放初期多次带领当地民兵剿匪反霸,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民兵代表”,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参与授奖仪式,中央军委奖赠给其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现珍藏于段园葡萄博物馆。

“我很荣幸能成为段园镇红色教育义务宣讲员中的一分子,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我将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给他们听,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生动的故事。”王玉祥激动地说道。

据悉,每当学校开展爱国教育活动,镇人大和关工委都会邀请王玉祥开展义务宣讲。结合“五老”人员“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累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90多场次,覆盖师生25000人次。一场场生动的讲座、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红色基因深深植入青少年的心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凝聚社会共识,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欢迎。

擦亮红色品牌

牛眠村地处淮北市段园镇中心,红色历史悠久,并于2000年被杜集区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段园镇先后投入40万元建设村史馆、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通过整合资源,与“牛眠大屠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动,形成“馆址结合”的党建新阵地,着力打造“红色牛眠”党建品牌。

牛眠村党员、退休教师黄化群同志受聘为杜集区专职人民调解员以来,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联合“五老”人员组建“零距离”调解室,总结出“12345”五步调解法,即耐心倾听、细查取证、精准研判、温馨调解、回访立卷。在调解过程中,他以法律为依据,以伦理道德为杠杆,用心去打开当事人那扇生锈的心锁。“零距离”调解室成立以来年平均接调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进行现场耐心调解数百场次,调解成功率高达98%,赢得了当事双方的满意。先后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例被收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优秀案例库》。    近年来,段园镇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擦亮红色品牌,建设人大基层实践站,密切联系群众,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动力,把红色文化中的团结精神融入矛盾化解,累计成功调解纠纷300余件,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审:徐晓雯

二审:魏雅琦

三审;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