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7作者: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9-12 |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这是杜集区人大代表、徐庄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孙志强的口头禅。49岁的他,从致富能手到社区干部再到人大代表,身份在变,但“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始终未改。自2021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扎根基层、心系民生,把群众的“关键小事” 当作“心头大事”,用实干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
以实干破局,蹚出集体经济新路子
徐庄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锚定集体经济增收目标,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一方面盘活闲置资源发展门面房经济,为社区经济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盘活土地资源,在80亩征收土地上推进复垦种植,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片 80 亩地曾是堆满建筑垃圾的“废地”,裸露的碎石不仅影响土地质量,还会阻碍耕地机作业、损坏农具。为扫清种植障碍,孙志强主动带头,带领社区干部与网格员连续3天蹲守田间、俯身捡碎石,硬是把“碎石地”清理成了适宜耕种的“希望田”。
玉米临近结穗关键期,为保增产增收,孙志强带领工作人员下地施肥,恰逢降雨,他冒雨坚守。这一幕被居民看在眼里,称赞道:“孙书记真是好干部!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劳心又劳力,把老百姓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首批复垦土地的玉米喜获丰收,为社区新增集体经济收入 8.86 万元,丰收后,孙志强又规划后续发展:玉米收割后种小麦,同时整合沟渠旁40亩闲置土地,与此前的80亩地连片打造,形成了120亩规模化种植基地。如今,这片土地不仅成为乡村一道充满生机的靓丽风景线,也让徐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底气越来越足。
脚步丈量网格,用服务凝聚民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装着多少百姓。”在矿山集街道徐庄社区,孙志强始终以脚步丈量网格,在走访中精准捕捉居民的急难愁盼。社区中前组道路坑洼不平,每逢雨天便积满泥水,行人深一脚浅一脚难以前行;组里一处水洼地更成了“老大难”,长期无人管理的区域渐渐成了村民随意倾倒垃圾的地方,夏天垃圾腐烂、蚊虫滋生,既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
居民们的怨言与苦恼,孙志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决心要尽快解决这两件揪心事。为了不耽误居民生活,孙志强第一时间牵头制定解决方案,带领村“两委”成员逐户走访,将改造思路、施工计划详细讲给居民听,耐心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方案获得居民一致认可后,他承诺“马上就办”,组织施工队伍、协调物料,不到一周便平整硬化了坑洼道路,让居民告别“雨天难行”。
解决出行问题后,孙志强又琢磨着将垃圾洼地“变废为宝”,将其改造成惠及居民的休闲空间。经过规划设计与施工改造,昔日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摇身变成了1000余平方米的“幸福空间”。每到傍晚时分,广场上灯火通明,健身器材旁满是锻炼的居民,十分热闹。此外,社区还对网格内所有破损路面进行了系统性修缮,墙面也重新粉刷,累计铺设路面6000平方米,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倾听民意,紧盯“民之所需”
徐庄社区下辖10个居民小组,5个小组已通过棚改住进整洁的小区楼栋,另有5个小组仍保留着原有居住形态,生活设施相对薄弱。2023年寒冬,由于社区部分水管支架裸露在空中,低温导致水管大面积冻裂,居民正常用水陷入困境。
孙志强得知情况后,当即与自来水公司沟通协商,敲定在居民集中区临时装公共水龙头的方案。方案落地后,他主动扛起看管水龙头的责任:白天向居民解释临时供水的缘由、安抚大家情绪,留意水龙头状态,居民用完水后及时关紧,避免水流溢出结冰,给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夜晚仍不定时查看,保障居民夜间用水。
考虑到辖区独居老人、残疾人行动不便,取水困难,孙志强又主动“送水上门”,每天早晚两次扛着水桶送到老人家中,还时常顺带一份热乎乎的饭菜。一位老人接过饭菜时,眼眶泛红:“志强啊,你比亲儿子还贴心!”
这份坚守,从寒冬持续到2024年3月初。随着天气转暖水管修复后,此前冻裂流失的自来水产生1万元水费,为不增加居民负担,孙志强自掏腰包结清费用。当自来水重新顺畅地流进居民家中,大家都露出安心的笑容。
孙志强始终用一言一行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以担当扛起群众期盼,赢得了居民的真心认可。他的履职脚步仍在继续,积极号召社区持续开展“红色串门、暖心敲门”活动,主动上门听民意、化矛盾、解难题,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一审:徐晓雯
二审:魏雅琦
三审: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