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黄桃结出“致富果” 带着乡亲甜起来​ ——记石台镇人大代表、窦庄村“两委”郑艳的带富路
浏览次数:139作者: 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01

图片1.png

清晨四五点钟的杜集区石台镇窦庄村,露水还挂在桃叶上,桃园里已热闹起来。饱满的“黄金冠”黄桃压弯枝头,在绿叶间闪着诱人的光泽,摘桃的村民们指尖沾着桃香,将一个个“金疙瘩”小心翼翼地放进筐里。从7月10日起,这片桃园迎来丰收季,亩产达五六千斤的黄桃正源源不断销往安徽、山东、浙江等地,甜香里飘着丰收的喜悦。​

“黄金冠刚摘完卖完,行情好得很!不光咱园里的,俺家帮扶的咱杜集周边、宿州的四五十户乡亲种的黄桃也赚了不少。现在全镇黄桃种植面积已有300多亩,作为镇人大代表、村‘两委’,就得带着更多农户靠劳动致富!”7月22日,站在刚摘完“黄金冠”黄桃的园子里,镇人大代表、窦庄村“两委”、培超园艺合作社负责人郑艳擦了擦额头的汗,说起黄桃,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今年54岁的郑艳,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韧劲。高中毕业后返乡务农的她,1996年贷款2万余元办起养鸡场。为了养好鸡,她白天守在鸡舍观察习性,晚上翻资料学技术,靠着一股钻劲把鸡场办得有声有色,不仅还清贷款,还净挣6万余元,成了村里的创业“冒尖户”。​  尝到甜头的郑艳没止步。2008年,她牵头成立培超园艺合作社,一口气承包60余亩地,从砀山引进83号、19号等黄桃品种,正式踏上黄桃种植路。为了种好桃,她成了“取经专业户”:往淄博、砀山的种植大户家跑,带着问题虚心求教;多次赴山东考察,把黄金冠、金皇后等更优品种引回村里;还专门聘请砀山果园场技术员长期指导,一有空就抱着种植手册啃、从网上跟着科技视频学,在园子里反复试验修剪、施肥、防病虫害的技巧。​

创业路上从不是坦途。初期买苗、建园就投了几十万元,资金压力让她常常失眠;刚挂果时遭遇病虫害,看着蔫了的桃苗,她蹲在园里掉过眼泪,但抹掉泪又接着找办法。“弓弦拉开就没回头路,选定的方向再难也要闯!”凭着这股韧劲,60亩“希望苗”渐渐挂满硕果,黄桃成了村民眼里的“致富果”。​  多年摸索,郑艳总结出“五统一”模式:统一技术培训让农户掌握种植窍门,统一标准化管理保证果子品质,统一采收分选提升商品率,统一市场销售解决“卖难”愁,统一品牌建设打响名气。靠着这招,合作社吸纳5户农户加入,推行的订单农业让大家不用愁销路。拓展本地市场有限后,她带着黄桃往周边跑,靠品质和口碑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黄桃销路越拓越宽。​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镇人大代表,郑艳把这句话刻在心里。她毫无保留地向村民和外地学习者传技术,从剪枝到防虫,手把手教;合作社固定用工十来个村民,农忙时五六十人上岗,她尤其鼓励妇女加入,让姐妹们靠手艺挣钱,撑起“半边天”。如今,培超园艺合作社成了3A级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全镇黄桃种植面积扩到300多亩,越来越多乡亲的腰包鼓了起来。​

清晨的桃园里,郑艳和丈夫丁培超的身影还在忙碌。从养鸡场到桃园,从“冒尖户”到“带富‘领头雁’”,她用勤劳的双手种出甜果,用开拓的胆识铺就富路,让黄桃的香甜飘满乡村,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一审:徐晓雯

二审:魏雅琦

三审: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