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高岳街道“六模式”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浏览次数:20作者: 王圣瑾   信息来源: 高岳街道 农办室发布时间:2015-12-02

高岳街道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管理缺位的现状,大力推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明晰用水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探索新机制,逐步形成管护新模式。

分级管理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分类,分别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形成由街道、村、组或用水小组、个人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协会管理模式。以行政村为单元,按工程受益范围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充分发挥农民自主管理的作用。协会通过公开竞聘或推选的方式确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管人员,签订管护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经费保障等。纯公益性的沟河、泵站、渠道等设施多采取这种模式管理。统一管理模式。由街道办事处聘请专人对投资建设的小农水设施进行专职管护,明确责任,统一管理。委托管理模式。对纯公益性的设施,如机电井、流动泵站等,通过自愿或用水户推选具有公德心强、有一定技术的农民,确定承包或委托管理人,与村或用水小组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明确经营权和管理权。承包经营模式。鼓励各种民间资本通过投资等渠道进入小农水管护体系,对具有灌溉和养殖等多种功能的准经营性小农水设施,如水库、塘堰等,进行招标发包或由农户投资扩挖改造,发展养殖业,承包户负责塘堰的日常管护,实现承包经营与设施管护有机结合。购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水利民生工程政府购买服务新途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考核、街道实施的方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将小型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入农田水利管护体系,以物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