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22 信息来源: 区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15-10-15 |
杜集区坚持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在服务群众中增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一是健全直接联系群众的网络。在全区开展“联帮包”、“走访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等活动,坚持区、镇、村三级联动,围绕“群众最期盼的事、村级最难办的事”,开展走村入户,宣传上级政策法规,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实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在各镇(街道)建立大走访活动自动化网络信息平台,记录走访民情日记、家庭档案、问题诉求、意见建议等内容,通过协作机制,把走访征集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梳理归纳,落实办理责任单位,限期办结。深入推进“书记项目”,针对梳理出的农村党建工作短板和难题,由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立项并亲自负责抓好落实。
二是筑牢直接服务群众的阵地。杜集区创开放式村部建设之先河,在全区40个村全部建成开放式村部,推到了“围墙”,消除了“心墙”,使“村部”成为群众“有事办事、没事来玩”的地方,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持续深化“开放”、“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涵,全面取消村干部专用办公室,村干部走出“单间”,集中到为民服务大厅办公,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设立为民服务中心、代理服务点,组建以村干部、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民组长等为主体的代理服务队伍,为村民直接提供相关全程代理服务,做到服务群众 “零距离”,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三是守牢引领农村意识形态的阵地。依托开放式村级活动场所,将开放式LED大屏同远程教育系统有效融合,定期开展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把村部会议室建成多功能的农民文化活动礼堂,实现由服务少数党员向服务多数群众的转变。利用开放式村部阵地,开辟法制广场、党建之窗、廉政花园、文化长廊、农民文化乐园等,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占领农村精神文明阵地,教育引导农民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农民素质,促进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