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杜集特色 / 文化科教
杜集区推进文化建设综述
浏览次数:544   信息来源: 淮北日报发布时间:2013-11-05

    近年来,杜集区以文化民生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优秀文化进万家”活动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踊跃参与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以民间文艺团体为基地,培养聚集农村文化人才;以腰鼓为特色,组建了全省最大的农民腰鼓队,积极打造具有杜集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

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近年来,杜集区完成了94个农家书屋、4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一级、1个二级、2个三级)、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了国家二级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杜集区支中心等一批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杜集区已经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做出了瞩目成绩。

    区、镇(办)、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为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全区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六统一”,2012年,对全区94个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高了农家书屋管理使用的规范化。2012年,南山村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级“百佳农家”,朔里镇等4个镇(办)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成,解决了农民上网阅览的问题,特别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公益性上网的场所。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全市率先完工,全区电视信号达到了全覆盖。区文化馆和各镇(办)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正常进行。区文化馆定期组织文化下乡和文体骨干培训等活动,为北山村、双楼、纵楼、任庄等村送去了大戏7场。在机关组织了文艺演出、拔河、乒乓球赛等小型活动10场次。目前,区文化馆组织群众文化辅导员培训15场次,免费放映公益电影82场次,接待群众10000多人次。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是2013年新增的文化民生工程项目。全区3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维护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支出基本补助标准为每个行政村每年1万元。7月份,利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统一为全区30个村配备了乒乓球拍、乒乓球、羽毛球拍、羽毛球、篮球等体育器材,以及文体活动必需的音响,使农村文体活动有场地、有器材。9月份,为16个村级文化共享工程点配送了电脑。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送优秀文化进万家

    近年来,杜集区开展了以“优秀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我区每年的传统节日期间,都开展“送文化、送项目、送温暖”活动。先后组织了“迎新春乐万家”等系列主题鲜明的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为群众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唱响了先进文化主旋律。2011年,组织杜集区合唱团参加全市红歌赛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并被选拔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激情广场文艺演出。2013年,组织全区“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参加全市选拔,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一等奖。

    群众文化活动主题鲜明。2012年,杜集区举办了以“欢乐庆两节、喜迎十八大”为主题的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从9月至11月,为期3个月,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杜集区首届农民腰鼓大赛、喜迎十八大书画摄影展、大型群众文艺展演、全区篮球大赛、美好乡村观摩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省、市、区领导热情参与,群众积极参加,集中展示了杜集区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群众文化活动助力美好乡村建设。为建设美好杜集,打造长寿南山文化品牌。5月4日至16日,以“美好杜集、长寿南山”为主题的“杜集区长寿南山春之行”系列活动在矿山集南山举行。群众文体展演、群众文艺演出,千名群众长跑活动、文艺作品展示等与长寿有关的文体活动,不但吸引了自行车协会、徒步协会等各种驴友齐聚南山,也让更多的人走进了南山,了解了长寿南山。

    优秀文化送进万家。送优秀电影进万家。每年,在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基础上,6-8月份,杜集区还举办“电影纳凉月”“优秀电影展播”等活动,在开渠文化广场或开放式村部每晚播放一部优秀电影,充分满足群众对电影文化的需求。3年来,已放映3000多场次。支持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杜集区段园镇牛眠文化大院艺术团负责人黄化举的指墨书画被评为淮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镇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他开办了牛眠文化大院指墨书画院,免费培训乡土人才200多人。2013年暑假,又开班培训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两期30多人。

    2012年,杜集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优秀文化进万家”获得安徽省“江淮群星奖”(2010——2012年),并被推荐为2013年文化部第16届群星奖,这是文化类政府综合最高奖项,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发展的最高标准。

发展群众文艺团体 培养集聚农村文化人才

    杜集区共成立了9个群众文化艺术团,其中有1个杜集区文化馆艺术团。这些民间文艺团体在培养集聚农村文化人才、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和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培训农村文化人才。近年来,杜集区以文化强区、人才强区为目标,本着“搭舞台、抓培训、聚人才、重公益”的原则,以区文化馆和三镇两办综合文化站为基地,以农村文化艺术团体为主,以社会文化辅导员、文化系统志愿者为辅,大力开展群众文化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岱河矿夕阳红艺术团团长、杜集区群众文化辅导员孔德荣带领艺术团一班人,每年参与区局组织的群众文化辅导员、文化系统志愿者“送文化下乡”活动,到各镇(办)、村(居)对群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腰鼓技艺培训,经过几年的培训发展壮大,杜集区腰鼓队员达到近2000人。

    精品腰鼓和威风锣鼓培训中涌现了一批文艺骨干,她们不但具备腰鼓技艺还在村级文体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岳街道办事处的王娟、葛琳琳,矿山集办事处的常颖、李彩燕等都成为办事处各项文化活动的主力,带动了周围一大批文化爱好者。

    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高岳民乐艺术团团长、文化系统志愿者王继美,现任杜集区高岳办事处双楼敬老院院长,每年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组织艺术团下乡,她们自创的《文化扮靓杜集区》等节目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每年,她们还承担一些法制文化宣传、计生文化宣传、民生工作宣传以及廉政文化宣传工作,尤其是到全区各敬老院免费巡演,为老年人送去关心和快乐。2012年,王继美被评为淮北市优秀文化志愿者、全省十大孝星。目前,全区共有群众社会文化辅导员61名,文化系统志愿者1000多名。

突出腰鼓特色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杜集区通过“抓组织引导、抓普及培训、抓阵地建设、抓精品工程”,着力打造杜集群众文化品牌。今年国庆期间,杜集区腰鼓被省文化厅特邀,参加了全省第二届社区文艺调演,腰鼓舞《希望的田野》获得一等奖,杜集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获得优秀组织奖。这是杜集区腰鼓队自成立以来首次参加省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首次获奖。     

    近年来,杜集区在40个村(居)都组建了20人以上的腰鼓队,邀请指导老师到各镇(办)、村(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腰鼓技艺培训。并组织参加了当年的煤博会,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益,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全区腰鼓队员达到近2000人。杜集千人农民腰鼓不但是知名群众文化品牌,也成为杜集区群众体育文化品牌。

    开放式村部建设让群众活动有了室内外场地和舞台,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有了各镇(办)腰鼓队的身影。2012年,杜集区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之杜集区腰鼓大赛把全区群众腰鼓技艺水平再次推向一个新台阶。杜集农民腰鼓不但是群众文化的主体,还是农家喜事的座上客,现在,迎新人、送参军等都在喜悦的腰鼓声中完成。响应精致淮北的号召,杜集文化正逐步走向精品化。2013年,杜集区在全区腰鼓队员中挑选了70人,成立了杜集区精品腰鼓队。经过精心编排和队员们半年多的艰苦排练,腰鼓舞《希望的田野》新鲜出炉。舞蹈展示了农民内心的喜悦和梦想,优美的造型、悦耳的鼓声让普通的腰鼓呈现了更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全省第二届全省社区文艺调演中赢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全场最高分。这是杜集区农民腰鼓在全省首“秀”并首次获奖,也标志着杜集区群众文化开始走向全省。这次获奖再次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对杜集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开展,杜集群众文化正在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打造精致淮北、美好杜集将再添亮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