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水寺
浏览次数:2417作者: 杜集区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杜集区政务服中心发布时间:2012-03-10
|
|
杜集区时村村头南面双峰山山坡上有一寺,名日迎水寺。时村,由北山西村、北山东村、南山、下圩四个行政村组成,这里三面环山,有一条小山河穿村而过。河上有一座双拱石桥,桥上东边蹲着一对石猴子。迎着河面,神态顽皮。桥南的路边山脚下有一棵千年古槐。这棵古槐长在一块石板上,树干粗需两人合抱,树干内已空,可容一人钻进。其根深扎于石板四周的石缝中。树上枝叶繁茂。更奇特的是它向四周伸出的枝杈,有时一年枯萎,但第二年又枝稠叶密。有时,这边枝干发芽,那边枯萎,有时那边发芽,这边枯萎,也有时全部发芽,一片葱绿,远远看去,像一个巨大的绿色伞盖,去迎水寺过桥而上,迎面有两块石碑,一块为“圣旨”,是明朝嘉庆皇帝奖烈女的。另一块是“旌表”,为当时地方官呈奏皇上,要求嘉奖的表奏。
再向上去就是迎水寺的庙了,形成了桥上有树,树上有碑,碑上有庙的格局。
迎水寺没有寺院,只有一间庙,庙内有神台,但没有供神像,正面是幅彩绘,画的是《禹王锁蛟》,禹王手持索链,将一条口喷水注的蛟龙紧紧锁住。禹王面容坚毅,显示出征服水患的力量和自信。而那条蛟龙还是一幅凶像在顽强挣扎。东西两边的墙上绘制了十幅彩图,内容是民间故事《白蛇传》,色彩鲜明,栩栩如生。东边的山墙上画着一幅在去雾中摇头摆尾的巨龙,口里正喷着水。西边山墙上画的是一只下山猛虎,它怒目张口,啸傲山林。时村这一带常常山洪暴发,连年水灾,淹没田园。洪水有时冲进下圩村,村民们不得不跑到南山、北山躲避洪水,于是村民集资修了这座庙,以镇水患,这就是迎水寺。
迎水寺虽有庙无院,规模不大,却远近驰名,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逢庙会,十分热闹,各种货物齐全,摊位相连,达数里之长,有时还要请戏班唱戏,戏台下人头攒动,摊位间熙熙攘攘,成为时村地区的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