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412 信息来源: 杜集区教育局发布时间:2016-04-26 |
近年来,杜集区双龙实验小学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书育人、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建设精致校园,培养文明学生。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该校青少年宫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宫,学校获评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淮北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淮北市教育系统养成教育先进学校等。
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双龙实验小学优化校园环境,完善德育制度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树立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
以校园为主阵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升旗、班队会、板报、手抄报等载体的德育功能。坚持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教育。
以课堂为主渠道,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进行德育渗透。每周五班队会开展“礼仪、诚信、感恩、节俭、自律”等方面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以活动为抓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利用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春节、重阳节等时机,引导教育学生怀感恩之心、行感恩之举。
弘扬传统美德,突出孝德教育。对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增强学生的孝德意识,身体力行写孝义。低年级举行童谣比赛,同学们用童谣的方式,说唱孝行孝举,表达孝老心愿。高年级开展了唐诗、宋词朗诵演唱会,以更富表现力的形式,使学生知孝、思孝、行孝。在“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活动中,阅读古今孝德故事,写出心得笔记,赋予孝文化新内涵,彰显孝文化新魅力。
心理健康驿站解除烦恼放飞心情
倾听心事,解开烦恼。杜集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设在双龙实验小学,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优质服务,护航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辅导站坚持专业性、教育性、交友性、启发性、保密性、预防性、发展性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发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开设心理讲座加强心理指导。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每个班级实际特点和需要,专业教师进班进行专项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指导学生正确疏解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根据年龄、性别、性格、思想、学习等实际心理需求,采取专题讲座、电话辅导、网络聊天等方式,相应开展青春期、人际交流等方面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立每周二“心理咨询日”,落实专职专业咨询员,开设知心信箱,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有效地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唱欢歌
课外活动时间,双龙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活动之家飘出悦耳动听的歌声,该校留守儿童正和同学们一起认真排练合唱。在留守儿童活动之家,这样专业的合唱训练每周都进行,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唱技巧,歌唱幸福生活。学校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和乡村少年宫各功能教室里,同学们或学习书法、绘画、舞蹈、下棋,或阅读经典诗文,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充满着生机活力,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建设和乡村青少年宫建设有机结合,建好管好用好发挥好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关爱留守儿童方式方法,坚持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特色育人,学校留守儿童全面成长。
从日常管理和开展活动抓起,双管齐下,对留守儿童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一对一帮扶,心贴心照顾。该校结对帮扶老师积极落实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一”行动,每周与学生谈一次心,引导他们读一本好书、写一封亲情书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当留守儿童生日时,特意送上一份生日祝福。
学校还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门安排心理教师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同志与留守儿童定期谈心,温暖留守儿童幼小心灵。该校63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活动之家里培养兴趣特长,每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