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农村剃头匠----陈明超
浏览次数:520作者: 张启民   信息来源: 石台镇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04-22

    每天上午8点左右,剃头匠陈明超就会骑着电动三轮车,车上装着盆架、脸盆、一个木头箱,再装上几瓶热水,出现在石台镇东部沿山偏僻山村里,他是专门为农村留守老人剃光头的。十里八村一提到光头匠陈明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是对着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

    陈明超家住杜集区石台镇白顶山村,1950年出生,身高只有155厘米,只因为他的个头不高,与上个世纪一部电影《乔老爷上轿》中的男主角乔溪个子相似。乔老爷是文化之人,满肚子的文水。而陈明超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他坚持剃头达40余年。在农业学大寨赶郭庄的年代里,他给村民剃头大队给他记工分,每天10分,一分5分钱,每天剃头能挣5角钱,在那个年代可是吃香的美差。当进入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进农村大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他除了给本村村民剃头外,一有空就挑着剃头担子给沿山一带村民剃头,有时逢会他也经常光顾。剃头的工具较为简单,一个磨刀石、一张围胸布、一块荡刀皮和两把剃头刀。把这些工具装进木头箱内,把盆架和洗脸盆固定好,挑起担子就可谋生了。他每到一村,为了引人注意,都会放开嗓门、拉长音调就会吼着剃光头啦、、、、、、,要剃光头的中老年人就会闻声赶来,陈明超放好盆架,倒上准备好的温水,摆好凳子,让前来剃头的老人坐好,开始了自已的剃头生意。别看他貌不惊人,剃头俢面如花匠修草皮,剃头刀往头上一动作,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一个个光亮的脑壳便展现在众人面前,再给挖挖耳朵,挠挠鼻腔,让这些剃头的中老人感觉舒服、痛快、淋漓,让他们剃了这次还想着下次。

    最初几年,他剃头的对象都是沿山附近的村民,每剃一个中老年头收费2元,随着物价的上涨,每剃一个光头收3元。农村多数劳力外出打工,如今大多数剃头的都是留守老人,他就主动为他们上门服务,老年人低头面对一盆热水或冷水,浇湿头发、抹上肥皂、抓挠几下头皮,就能挥动剃头刀进行整理,他一边剃头、一边和围观的人拉家常,锋利的刀头在他手里运用自如,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如果涉及一些家庭有矛盾,他还能帮助村民巧妙化解,在农村起到义务调解员的作用。

    随着党的惠民政策不断完善,陈明超家庭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儿子和儿媳都在异地“淘金”,老两口还有养老金,孩子们在经济上也不要他们负担,陈明超说:“今后给五保老人和残疾人剃头一律免费,困难家庭也可赊帐剃头”。几十年来,他也记不清已为多少困难户免费剃头,有的困难户连续几年剃头没有付钱,他都不在乎。“今后的生活越过越好,我要多做点好事,这也是积德行善,人生在世几十年光景转眼就过去了,钱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有饭吃就行了,我这点剃头的手艺,在我有生之年多为留守老人做点好事感到蛮充实、蛮快乐、蛮幸福”。从话语中透岀陈明超老人的知足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