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37作者: 朱杰 信息来源: 杜集区财政局发布时间:2016-02-18 |
为提升民生工程实施及管养水平,按照淮北市2016年民生工程“建设管养规范年”活动要求,杜集区召开深入谋划2016年民生工程工作,从政策宣传、任务分解、形象进度、资金管理、推进机制、建后管养等方面逐一细化,着力提升民生工程规范管理水平,树立民生工程品牌形象。
一是规范操作程序。每项工程都要制定详细工作规范,结合项目实施办法、绩效评价办法,严格办事程序,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达到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民生工程宗旨。补助发放类项目制定细致的操作办法,从摸底调查、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到资金发放等各环节、各方面,明确工作程序,绘制工作流程图。工程类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负责、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资金报账等“六制”。
二是完善推进机制。制定时间表、任务图,细化民生工程任务,确立月度工作计划,完善过程管控、后进约谈、会商推进、月督查、月调度等工作机制,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项目高位推进。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全过程监督机制,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招投标到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审计决算,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建立责任部门、纪检部门、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地镇(办)和村(居)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员监督机制,邀请群众威望较高、关心支持民生工程实施的退休老教师、老村干担任监督员,定期寄送民生工程简报、月度实施情况等资料,并适时组织巡查、座谈,监督民生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强民生信息网上公开,确保信息公示及时、准确、全面。建立民生信息动态监督机制,各项民生工程实时动态信息、简报、月度进展情况等全部在区政府网站民生工程专题栏目内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是加强建后管养。根据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实际情况,合理修订原建后管养办法,进一步梳理,在明确管理人员、管养资金的前提下,增加产权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使用效益情况等内容,合理建立资金与绩效挂钩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持久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