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科学施药防控 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
浏览次数:184作者: 冯东海   信息来源: 杜集区农林水利局发布时间:2015-05-04

近期,小麦陆续进入齐穗杨花期,从齐穗到成熟为小麦生长后期,是决定粒数和争取粒重的重要时期,也是小麦赤霉病、穗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高峰期和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加强小麦后期田管,防控好后期小麦病虫为害,重点推广“一喷三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广泛宣传国家“一喷三防”补贴政策,推动全区小麦后期田管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小麦增产。

一、意义和作用

小麦“一喷三防”是小麦高产攻关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在小麦齐穗杨花期,将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喷施,达到养根护叶、防病治虫、促进灌浆、提高对不良气候影响的抗性、预防早衰、干热风危害的效果,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是小麦生长后期防病治、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   

二、高度重视,适期开展防控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我区今年雨水偏多,田间湿度较大,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小麦平均有4%的带赤霉病的麦粒被人或畜食用就会出现中毒现象,其次发生小麦赤霉病的田块严重减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适期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抓住小麦4月下旬-5月上旬的关键生育时期,选择对路的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各用各的量,及时开展防治。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以免混合药液浓度高,烧伤叶片,利于吸收。

三、加强监测,准确预测预报

小麦赤霉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抽穗扬花期降雨情况,因此,准确掌握小麦生育进程,关注小麦易感病生育时段,做好适期药剂预防至关重要。根据省植保总站近期预测,今年淮北中北部发生趋势:中等偏重流行。

三、抓住适期,科学施药防控

1、防治重点:小麦抽齐穗至小麦扬花期。根据品种不同,今年我区小麦齐穗应在425号左右。

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

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

二是选用防治药剂:可每亩选用59.7%咪锰·多菌灵40-50克,或亩用有效成分烯肟·多菌灵13-27克,或70%甲基硫菌灵100克,或戊唑·咪鲜胺18-20克,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氰烯菌酯150毫升,或多·酮40-60克,或戊唑醇·福美双18-27克,或戊唑·多菌灵22-30克,或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2%,蜡质芽孢杆菌8亿个/克)26克对水喷雾预防。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一次。若小麦穗期蚜虫、灰飞虱发生重,可在预防赤霉病的同时,用吡虫啉或高效氯氰菊酯兼治;若小麦白粉病或锈病发生重,可用三唑酮兼治。

四、强化宣传指导服务

利用方便有效形式,及时将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技术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在防治关键时期,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突出解决好外出务工农户、无劳力户小麦赤霉病防治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