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13 信息来源: 杜集区政法委发布时间:2015-03-20 |
杜集公安分局为平安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2014年,杜集区紧紧围绕打造“精致淮北、美好杜集”工作目标,务实求进,履职尽责,深化“四项工程”,有效维护了全区社会大局稳定。2014年,据淮北师范大学调查,杜集区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改进度全市第1,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和见警率全市第2,连续4年全市领先并保持上升势头;全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1.8%、8.3%和9.7 %;八类严重暴力案件、“两抢”案件、农村案件同比下降29.1%、66.7%、11.1%。
一是推进视频监控建设。深化农村视频监控“村村通”建设,新建探头650个,补装监控辅助光源700余处。通过视频监控提供案件信息360余条,协破各类案件92起,服务群众和调解纠纷156起。同时,2015年已将农村视频平台维护经费列入区、镇财政预算。
二是推进专职巡逻队建设。积极向区政府汇报,新招协警90名,全区组建11支150人的专职巡逻队伍,人手一套警用装备,设立 “必巡段”、“必巡点”,坚持全天候在街面、社区和村庄巡逻。巡警大队保持50人,实行处突、巡逻相结合。全年巡逻抓获嫌疑人14人,处置群体性事件35起,调解纠纷 270起,救助72人次。
三是推进设卡盘查和集中清查。在主要路段、重要地区设置五处治安卡点,每周开展设卡盘查和集中清查行动。全年共设卡和清查58次,盘查车辆2万余辆、人员3.2万人次,抓获罪嫌疑人13人,查获涉牌涉证车辆419辆、套牌车4辆、醉驾4人、管制刀具50把。
四是推进治安岗亭建设。投资40余万元,在矿、镇街面和治安复杂场所建设10座功能齐全的治安岗亭,并配备钢盔、钢叉、盾牌、防弹背心及空调、饮水机等装备。巡防人员以岗亭为中心,实行网格化巡逻,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及时接受报警求助,受到群众欢迎。
五是推进“平安信使”建设。27名社区民警全部开通“平安信使”警民沟通平台,共收集居民手机号码11.5万个,根据警情动态和季节特点,以典型案例为题,精心编制防范短信,全年发送防范提示和便民短信260万条,提高了群众的防范意识。
六是推进“警民恳谈”活动。落实“警民恳谈”七项系列活动(我的爱民助民警事、我的群众工作法、我给群众支招搞防范、我和群众拉家常、我向群众征求防范金点子、群众给我提意见、每月当两天社区民警),确定每月16日为集中警民恳谈日,当日分局包村民警、社区民警全部下到社区、学校、村庄、企业、广场等地开展恳谈活动。全年开展207场,2.2万名群众参加,帮助解决问题1600个。
七是推进“一村一警”包村工作。研发“一村一警”工作平台,落实包村民警64人,每月走访不少于20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年历、购物袋、小扇子等为宣传载体,发放警民联系卡6300余份、宣传材料10万余份,张贴联系牌6000块。全年走访1.35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60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1200个。
八是推进案件回访工作。建立“两单一卡”(宣传单、回访单、警民联系卡),对全部刑事、行政案件进行回访,倾听了解当事人或受害人对案件及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回访刑事、行政案件1710起,案件满意率99%,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80条。
九是推进防范宣传工作。印发“小册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安挂历、小扇子、购物袋等为载体,印制防范宣传单。开通“小闭路”,依托矿企电视台,以游走字幕发布治安动态、犯罪案例、防范提醒等。播放“小喇叭”,利用“平安喇叭”、商家电子屏、校园和村居广播宣传安全常识、防诈骗措施等。张贴“小告示”,印制2万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贴、ATM机提示贴,设立防溺水温馨警示牌等。推广“微宣传”,依托杜集公安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具体的防范办法及防骗技巧。编写“小故事”。以“为你说法”为载体,精心编织故事,深入校园、小区、企业,宣传防诈骗技巧、防诈骗知识和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