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权力事项廉政风险点情况表
浏览次数:142作者: 杜集区环保局   信息来源: 杜集区环保局发布时间:2015-02-26
权力事项廉政风险点情况表
单位:淮北市杜集区环境保护局(公章)                                                      填表时间:2015.1.14
序号 权力事项 风险点数量 表现形式 等级 防控措施 责任人
1 非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5 受理环节故意设置受理障碍或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索要一定的好处。 明确受理条件和要求,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完善岗位廉政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分管负责人
审查环节对收受当事人钱物,影响审查的科学合理性。 规范工作程序,按照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风险流程,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行《淮北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工作通知》和《淮北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通知》的要求。 分管负责人
重大项目的决定环节消极处理或故意提出不合理要求,向当事人暗示或直接提出谋私要求。     委托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专家技术审查并进行技术评估;健全多级审查制度,完善和规范行政审批决策制度。 主要负责人
随意使用自有裁量权力,使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通过审查,向相关人员行贿。审查把关不严,越级审批、降低环评等级。  规范工作程序,按照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风险流程,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行《淮北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工作通知》和《淮北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通知》的要求。 分管负责人
送达环节不及时送达文件。 加强信息公开,审批材料须进行受理公示、批前公示,提高行政审批。 科室负责人
2 非辐射类建设项目试生产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4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受理时不按要求、程序进行处理,收受服务对象财物。 1、不允许私下受理材料;制定受理材料清单和样本,申请单位可以提前进行材料准备;经办人受理后,在网站上公示。5、加强信息公开,验收材料须进行受理公示、批前公示,提高行政审批。 分管负责人
在现场检查验收环节对收受当事人钱物,影响审查的科学合理性。 在制度上进行预防,实行检查组现场检查制,市县(区)环境部门联合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组意见由所有验收组人员参与拟订。 分管负责人
在决定批复环节申请单位为尽快或达到审批目的,向有关人员行贿,有关人员受贿后减低审批要求。影响审批结论。 实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排除人为影响因素;实行审批公示制度,接受公众评议。4、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淮北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通知》的要求。 分管负责人
送达环节不及时送达文件。 加强信息公开,验收材料须进行受理公示、批前公示,提高行政审批。 科室负责人
3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核发 4 受理环节故意设置受理障碍或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索要一定的好处。 明确受理条件和要求、需要提交的材料等,实施政务信息公开。 分管负责人
审查环节对收受当事人钱物,影响审查的科学合理性。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规则意识,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岗位廉政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分管负责人
随意使用自有裁量权力,使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通过审查,向相关人员行贿。审查把关不严。 实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排除人为影响因素;及时公开审批结果,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主动接收群众监督。 分管负责人
送达环节不及时送达文件。 加强政务公开,主动接收群众监督。 科室负责人
4 关闭、闲置或拆除污染治理设施 4 受理环节对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索要好处;收受财物,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明确受理条件和要求、需要提交的材料等,实施政务信息公开。 分管负责人
审查环节对收受当事人钱物,影响审查的科学合理性。 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规则意识,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岗位廉政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分管负责人
承办、决定环节刁难申请人,违规办理,徇私谋利,可能产生应予批准而未通过或不符合条件批准通过的后果。 实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排除人为影响因素;及时公开审批结果,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主动接收群众监督。 分管负责人
送达环节不及时送达文件 及时公开审批结果,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主动接收群众监督。 科室负责人
5 行政处罚(17项) 6 立案环节徇私舞弊,应立案不立案;玩忽职守,对不够条件的勉强立案,损害一方当事人利益;超越职权,擅自销案。   建立查处案件台账,定期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法规程序进行监督;确需销案处理的,必须按程序建立销案记录。 主要负责人
案件调查、审查过程中夸大或缩小取证范围;延长或缩短调查取证的时间段,直接影响案件货值的大小;隐报、擅改调查结果;把关不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做出错误处罚决定;丢失、损毁证据;以罚代管。 服务承诺,回避制度;内部监督检查,复查复审;纪检跟踪检查,受理举报;健全办案管理制度。 主要负责人
报负责领导审批环节,无故拖延案件办理;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贿赂,为当事人谋利益;随意行使自由裁量权;不依法履行案件处理程序。 严格按照行政处罚事项受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严格控制层次审批,控制细化自由裁量权;重大案件必须集体讨论;建立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严肃处理。 主要负责人
实施处罚决定环节,不按自由裁量权基准,随意予以行政处罚;随意减轻或减轻处罚;截留或私分罚没款物,使用丢失或损毁扣押的财物;不履行案件处罚程序。 严格按规定进行执法;严格执行财务规定;执行内部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主要负责人
制作结案报告报负责人审批环节,没有认真审查案件,造成审批和实际处理不一致;结案没有按程序审批。 对案件处理进行查处,加强对处罚实施过程的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加强对台账资料的检查。 主要负责人
办理人员不履行送达程序、不执行或不及时执行,未予跟踪监督。 加强政务公开,主动接收群众监督。 科室负责人
6 排污费征收 4 对收费对象的申报材料审查不正确履行职责,优亲厚友,审核不实,数据失真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收费对象台账;内部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抽查。 科室负责人
对收费依据的核对和收费项目的锁定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暗箱操作,自由裁量过大;多核或少核排污量及排污费。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收费标准核定排污费;规范细化收费自由裁量权标准;按要求及时上报数据,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实行社会公告制度,由社会来监督排污费核定环节是否欠缺公正性。 分管负责人
不依法征收,不足额征收,征收标准不统一,收费不开票据;覆盖面不全。 严格按照核定收费工作程序对各环节进行监督,按要求使用全国统一的“排污申报与收费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收费标准核定排污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建立收费台账,实行账款分离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抽查。 分管负责人
事后监管阶段:在排污收费中弄虚作假,向当事人谋取私利,吃拿卡要;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 对案件处理进行查处,加强对处罚实施过程的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加强对台账资料的检查。 分管负责人
7 行政强制(6项) 5 立案环节徇私舞弊,应立案不立案;玩忽职守,对不够条件的勉强立案,损害一方当事人利益。 1.严格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2.实行行政强制由局长办公会议审查制。 主要负责人
调查取证阶段,避重就轻;事实、理由、依据不充分。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2.执行内部监督检查制度;3.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主要负责人
对做出强制决定的意见,擅自更改处理决定;不进行告知当事人;不听取当事人申辩意见。 1.实行行政强制由局长办公会议审查制;2..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3.实行一次性告知制。 主要负责人
执行环节不按自由裁量权基准,随意予以强制;随意变更查封、扣押的决定;私分、截留查封扣押的财物。办理人员不履行送达程序,不执行或不及时执行,未予跟踪监督。 对案件处理进行查处,加强对处罚实施过程的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加强对台账资料的检查。 主要负责人
事后监管阶段:在执行中弄虚作假,不如实报告处理结果,向当事人谋取私利。 对案件处理进行查处,加强对处罚实施过程的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加强对台账资料的检查。 科室负责人
30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5 1、受理阶段:对不符合条件的报告予以受理,收受一定的好处。 1.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党纪政纪和业务知识学习;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程序,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责任追究制度;3.加强业务学习,增强责任心和大局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4.严格执行专家评审制度;5.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及时审批,对于相关申请给予明确的答复;6.审查人员不得与申请单位人员私自会面或接受宴请等相关活动,所有公务应在办公室公开洽谈;7.及时公示办理情况,公开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监督。 科室负责人
2、审查阶段:收受当事人的好处,影响审查的科学合理性。 科室负责人
3、评估(验收)阶段:利用权力影响专家的评估(验收)结论,向当事人谋取私利 科室负责人
4、决定、送达阶段:拖延不办、消极处理或故意提出不合理要求,向当事人谋取私利。  科室负责人
5、事后监管阶段:在清洁生产审核中弄虚作假,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向当事人谋取私利 科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