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杜集特色 / 文化科教
杜集区郑孝华、王新德家庭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浏览次数:564作者: 苗红   信息来源: 杜集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发布时间:2014-06-16

近日,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来消息,杜集区郑孝华家庭、王新德家庭在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评选中,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淮北市仅有两个家庭获此殊荣。

郑孝华家住矿山集办事处南山村,夫妇皆为退休教师,女儿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多年来,一家人购书、藏书、读书,受益良多。郑孝华辛勤笔耕,创作发表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戏曲、小品等文艺作品,还出版了小说集《风雨苦楝树》和诗集《春天的遐想》等,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家协会会员,淮北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曲艺家协会理事。

王新德家住朔里镇坡里村,坡里中学退休教师,现任坡里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自幼好读书,不吝购书,教书育人,桃李满乡,两个儿子受其影响,好读上进,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

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评选,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高全民阅读参与性、互动性、积极性,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举措。“书香之家”的评选经过省、市、区层层推荐,省评审专家委员会评估,在国家相关媒体公示无异议才能入选。并且要求“书香之家”家庭成员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文明知礼。热爱阅读,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家庭有一定的支出用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等;家庭有一定的藏书数量。读书能够学以致用,有突出的阅读成效。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家庭成员的读书之风在邻里、社区、村镇或工作单位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能够鼓励、带动周围群众阅读。


                     

读书,幸福着我和家人

郑孝华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学生时代是在困难时期和动乱的年代度过的。小学时,我特别喜欢读小儿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从那里知道了一些三国故事、历史人物,后来,上了中学,就“文革”了,没什么书可读了。只有《毛主席语录》、《毛选》、《毛主席诗词》,我把毛泽东的“老三篇”、诗词读得滚瓜烂熟,背诵如流。

糊里糊涂的中学毕业了,回家务农了,但我依然喜欢读书,每天晚上都在煤油灯下读书到两点多,只要能借到的书,我都读。我通读过《毛主席选集》五卷,还读过《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马列著作,不是为了研究,就是读读而已。别人知道我喜欢读书,把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本康德的《星云假说》送给我,我也读得津津有味。而当时文学作品不多,我把八部样板戏的剧本台词都读得可以背诵,我也常为村里写些宣传材料,表演节目,写剧本。

文革结束了,恢复了高考,我参加了1977年冬季的高考,我看了试卷,才知道知识的作用了。于是,我开始攻读高中知识。那时,我已当了村学校的民办教师。我每天晚上,在自制的煤油灯下读书,演算数学题。那时候,书也渐渐多起来。我读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历史、地理,什么书都读,只要能找得到。197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民师转正考试,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从教小学到教中学,走着和知识打交道的道路,和书本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我一边教书,一边写作,写诗歌,写小说,也写曲艺作品,并不断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先后于2000年和2009年出版了小说集《风雨苦楝树》、诗集《春天的遐想》,并被借调到区文体广电局和地方志办公室,有幸执笔编写《杜集区志》和《杜集文史》等全区的重要文献书籍。同时,我成为安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研究会会员,安徽诗词协会会员,淮北市曲艺、戏剧家协会理事。

我的妻子也是一位人民教师,几十年来,我们一起看书,研究教学问题,培养孩子读书学习。我们与书作伴,其乐无穷。书滋润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对于读书,我觉得,要做到博览群书,就要有广泛的兴趣,不论是文学书籍,理论书籍,专业书籍,都要读,要能够沉下心,认真读。我读书的习惯是逐字逐字通读,而从不一目十行或者随便翻翻。

其次,要选择好书,我所读的书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各种文学作品,他陪伴着我的生活,提高着我的思想文化素养,形成了我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第二部分是各类专业知识和科技书籍。这类书籍丰富着我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着我的专业水平。但是,我从不读那些低俗的文学作品,也不太接受那些非主流的网络作品。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心态,读书可以认为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件,不可浮躁,要诚心、静心、耐心,慢慢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把读书当成一种幸事、快事、必修课。切记半途而废,有时拿到一本书,读了一半就放弃,或者随便翻翻,略知一二,这都是浮躁的表现。

第四,要适当记笔记。有些书,特别是好的文学作品,如名篇、名诗词,要能背诵,并做些笔记。这会是受益一辈子的事。而那些与专业有直接关系的书籍,那就是必须读,认真读的了。这需要精读,要写摘要,记笔记,做到学而致用。

总之,读书是现代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怎样读书,取决于每个人读书的心态、心境、习惯和方法。现在,党和国家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家庭。因此,我认为,不管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工人、农民,不管多么忙,都要挤出时间读书、读好书,读出不一样的境界,创造出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