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杜集特色 / 特色之旅
杜集区的文物圣迹
浏览次数:3520   信息来源: 杜集区档案局发布时间:2014-06-06

    文物胜迹杜集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春秋时期,孔子72贤位列第七的大弟子颛孙子张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该地又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公元前205年,楚霸王项羽在杜集区高岳一带(古灵壁) 一战,杀汉军十万人,使睢水为之不流。三国时期,沛郡太守郑浑在此地首创改种水稻,取得成功,受到百姓的拥戴。明朝末年,程村农民程绍於(程继孟) 举起义旗,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声震徐州方圆数百里。该地亦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小朱庄战斗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子张墓子张,姓颛孙,名师,为孔子弟子十二大贤中排名第七的文化名人。孔子逝,子张从鲁迁萧住堀坊村,即杜集区石台镇学田村,死后葬于朔里镇刘屯村南,《清·大一统志·萧县志》载:“墓高丈余,广园一百二十弓”。墓葬原有围墙、石人、石马、墓碑。有断碑深埋地下。

    汉画像石馆汉画像石馆,位于淮北市北山中学院内。馆藏出土汉画像石25块,有《龙虎斗》、《后羿射日图》、《古乐图》、《车马出行图》、《神兽伏羲女娲图》等珍贵汉画像石。建于1986年,刘开渠先生题写馆名,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郑家琪先生题写汉画像石的横幅匾额。

    小仙洞小仙洞,俗称老猫洞,位于东山路西侧,相山东麓,市爆破研究所西半山腰。洞阔方圆十数米,内有神龛、丹灶、药井,洞门西侧有佛雕,洞外有2米长的水池。清光绪《凤阳府志》曾作记载,相传为仙人王子晋修炼处。

    点将台点将台位于杜集区高岳办事处博庄村、市气象局对面,市百货公司危险品仓库院内。点将台原有3个,由西向东编号为M1、M2、M3,今存为M3,相传为汉朝开国之勋韩信点兵之处。经查为汉墓,占地近1000平方米,高7—8米,上有树木。2000年,被列为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为志。

    刘窑汉墓群刘窑古墓群位于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西北鲤鱼山东坡,东靠岱河,占地75亩。为朔里镇刘窑村窑厂在此取土烧砖发现。古墓有数十穴,皆为六条形石组成的石椁、中间棺木、所见殉葬品为陶器、玉器,大量五珠钱币等。考古鉴定为汉代墓葬的大型墓群。

    抱元洞抱元洞位于矿山集办事处南山村东南双峰山东侧山半坡,为双洞。抱元洞面南,洞阔十余米,内有神台、石碑、原有石雕为玄帝神像,“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西侧·495·淮北市杜集区志有洞,为桃花洞,洞阔十米有余,内塑华佗像,小于抱元洞。洞下二里有庙,为“三清观”,曾有大殿、偏殿,现为南山小学。抱元洞曾一度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初一为古庙会。

    程绍於家墓程绍於家墓位于杜集区石台镇程村东头。程绍於,字继孟,绰号银鼠。明熹宗天启年间出生于杜集区程村。明代末年在程村举义旗领导农民起义,兵员发展到数万之众。后配合李自成部将袁时中克萧县攻徐州,侧应李自成攻打北京,声势浩大。1644年程绍於兵败,退居大方寺,为叛军杀害。今程村东有程绍於为其叔婶刻立的石碑残碣和儿时“坐江山”的遗迹。

    楼顶山岩画楼顶山岩画,位于石台镇程村东北角楼顶山上,山头有一徒崖,高约10米,峰顶有灰褐色石板10余块,岩画18幅,线条约宽5厘米,深2-3厘米,成沟状,图形状如结绳,或若飞鸟或若龙蛇,游弋盘旋,环环相扣。岩画为1992年10月石台矿工人登山游玩发现,被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报道。据考证,岩画形成距今约4亿年,成因无可考。

   小朱庄烈士陵园小朱庄烈士陵园,位于朱北村西任台村前,距淮北市13公里。1944年,新四军抗日部队向西越过京沪线,在杜集区的小朱庄与阻拦新四军西进的日伪国民党顽固军发生激战,新四军四师师长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指挥此次战斗,《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曾对此战有题记。新四军此战歼敌500余人,俘敌1200余人。新四军也有100余人在此战斗中牺牲。1974年,为弘扬革命烈士精神,纪念彭雪枫将军及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淮北市先后两次共征地8670平方米在此建立小朱庄烈士陵园。滕海清将军(原兰州军区司令员) 为小朱庄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萧雅忱烈士墓萧雅忱烈士墓,位于石台镇张庄村东大堤西侧。萧雅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曾在杜集区张庄村其姨家以开商店为掩护,在永堌地区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11月从永堌返回张庄的路上于亭子桥被捕,在萧县英勇就义,葬于张庄。2000年原萧县县长纵翰民携子女为其立碑,碑高2米,正面刻有萧雅忱烈士之墓,背面碑文介绍了萧雅忱烈士生平纪略。

    牛眠万人坑牛眠万人坑,位于段园镇牛眠村西南部杨树行。1938年农历4月23日,与国民党宋哲元部交战的侵华日军自徐州返回途经牛眠村,遂对牛眠村村民及周围村庄抓来的1780名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为纪念被日军杀害的无辜群众,原萧县曾在此建纪念馆。1981年5月,随行政区划变更划归杜集区。2000年,牛眠万人坑被杜集区委命名为杜集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苏皖大堤苏皖大堤为安徽、江苏的界堤,境内长度8.2千米,南北走向,经毛场、尖庄、王姚、路庄、姚楼5村。·496·第二十六章文化艺术约在1505年,明朝时期徐州府每年黄河泛滥,常被水淹没。为保徐州一方安宁,当时皇帝派一水利官员来徐州疏通水患。经过考察,该官员建议在徐州西霸王山西头筑起两道坝子,并建一闸(亦称陈王闸),洪水泛滥时把闸拉开,水就顺着西道坝子间的水道向南行走。东部一道大坝子是山体,节省一道坝子,苏皖大堤是其西坝子。因大堤东高西低,清朝时期,东西落差最大为10米,最小也有3-4米。为防徐铜客水窜萧,历史上萧人(主要是段园人) 十分重视大堤加固以阻水患,致使多次发生铜(山) 人破堤、萧(县人) 护堤致联村械斗现象。今苏皖大堤西侧高度落差仍有5米上下,水患基本消除,居民相处融洽。在此“一脚跨二省,鸡鸣听三县”之地,段园镇群众与铜山汉王乡村民经世联姻亲上加亲。苏皖大堤成为江苏与淮北紧密连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