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77 信息来源: 杜集区卫生局发布时间:2014-02-25 |
今年,杜集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数达13.08万人,参合率再上新台阶,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自新农合实施以来,杜集区的参合率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名。
近年来,杜集区按照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稳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把最大程度地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作为新农合工作的重点,保证了全区新农合工作顺利、有序运行。
杜集区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始终把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作为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此,杜集区成立新农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新农合办公室,制定《杜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规定,细化新农合工作任务,研究解决新农合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从落实经费、人员、措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广泛宣传,引导农民积极参合。区、镇、村层层召开动员会,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开设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做法。严格执行“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农村中小学跟随家长一起参加”的基本政策,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新农合。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配合市农合办积极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督查,对次均住院费用最高限额控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定点医疗机构严格费用审核,发现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落实区、镇、村三级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公示制,每月镇、村等各医疗机构将新农合病人的补偿信息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利用新农合开展门诊统筹这一契机,积极开展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
目前,杜集区局属8家医疗机构、31家村卫生室和村改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已经开展了门诊统筹工作,参合农民门诊费用当场按比例补偿,方便了群众看医就诊和门诊统筹的补偿,扩大了新农合受益面。
按照市农合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杜集区2014年参合农民的报销比例明显提高,当年住院获得补偿的累计最高限额可达25万元。扩大慢性病、重大疾病的范围及报销比例。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住院分娩补助、按病种付费及大病保底补偿等一系列新农合优惠政策。实行“一站式”服务,将新农合信息系统与民政大病救助系统对接,方便参合农民报补。2013年度,杜集区参合农民门诊统筹补偿人次18.08万人次,门诊补偿金额472.48万元,一般诊疗费90.82万元;住院人数14647人次,住院补偿金额3941.1万元,参合农民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杜集区的新农合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信赖,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和关系,有力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