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197 信息来源: 淮北日报发布时间:2013-06-20 |
早上6点多,杜集区高岳办事处双楼村村民闫明就进大棚忙活了:“我有6个大棚,那边棚里的番茄早就卖完了,这棚里就只是葡萄了。”说起葡萄,闫明的眼睛里有了更多的亮色——— 他对葡萄寄予了很大希望。
闫明种的是“夏黑”葡萄:“这个品种的葡萄是去年6月份种下的,品相好、糖分大,可好吃了。”说起收益来,闫明打心里那个乐啊———“夏黑”的上门收购价已经达每公斤6元,而市场价卖到每公斤约10元。
闫明没有忘记,自己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主要得益于村里搞土地流转的成果。
说起土地流转,双楼村村委会主任徐其云最了解情况:“早在若干年前,村里打算做土地流转搞大棚种菜。但不少村民因为不理解,对此有不少闲话呢……”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看到效益,肯定就没人相信。村“两委”成员也表示理解。只有先干起来再说。
流转土地倒是没有费太大劲—— — 租金不算低,先期流转了50亩土地。村里出资建起了大棚,但报名承租的人几乎没有。
这就是村“两委”成员的感觉。没办法,大家轮流上门做动员工作,动员一部分人先干起来。同时,时任村支部书记王善勇决定组织一些有意愿的村民到外地考察,开拓眼界,接受新事物……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不错,原来搞大棚蔬菜的效益那么高。当时参加考察的王淮北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没的说了,种大棚菜真比种传统的麦豆等作物强多了,这肯定是农民致富的一个出路。”
双楼村决定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以此为平台把土地集中起来,搞种养殖。不用村民掏钱,村里流转了一些土地,出钱建起了大棚,然后承包给有意愿的村民。
王淮北、王松、闫明等人,是最早承包大棚的村民。他们享受到了免一年租金等优惠政策,为的就是竖起“标杆”。
仅仅一年,王淮北等人的大棚菜就取得了大丰收,赚了不少钱。其他村民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心动了。
不少人踊跃报名,打算承包大棚。
这下轮到村“两委”头痛了:没有那么多大棚。
没办法,只好采取滚动发展的办法。这不,双楼村在2007年至2009年,又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投入了500多万元建起了第二期大棚。
闫明把村部前的老棚子“扔”了,承包了6个新大棚。他说:“俺是尝到了甜头,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为了大家伙儿,村里可没少出力,徐其云告诉记者:“光去年为了引进葡萄,就外出考察了很多次,也累啊。不过为了众乡亲,值了。”村里统一“团购”葡萄等苗子,只让村民出极少的钱……
村民徐涛从村里承租了一些流转的土地,养起了鸭子,收益也不错。
致富的路,有时候很简单,就看敢不敢走出那一步。为了百姓过上更加红火的日子,双楼村在土地流转方面走出了一条致富路,那是走对了。
未来,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