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4348 信息来源: 杜集区档案局发布时间:2013-05-07 |
1953年
2月1日区境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管辖。
1955年
4月1日区境划归安徽省宿县专区管辖。
大事记
1956年
3月区境基本完成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实现合作商业占私营商业总数的86.5%。
10月区境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5%。
1957年
朔里地区首次开通电话业务(磁石电话,手摇式)。
1958年
9月区境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制度,以公社为经济核算单位,生产资料
全部公有化,建立大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10月段园镇大庄葡萄因其品种优良饮誉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远近闻名的“葡
萄之乡”。
12月3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名授予萧县三星人民公社三营二连(今段园镇大
庄村)“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1960年
6月区境开展新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运动。
1961年
2月萧县杜集人民公社划归濉溪市(今淮北市) 管辖,分为杜集、高岳2个人民
公社。
3 月区境内实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又名“责任田”。
1963年
7月区境遇涝灾,降水量达1441.4毫米,朔里区54个大队有51个大队地面能行
船,15.4万亩耕地中有14.9万亩被泡在水中,造成农作物颗粒无收。受灾人口10万
人,生活靠救济,百姓多出外讨饭。
1964年
2月22日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在区境朔里等地检查灾区生产和生活安排情况。
淮北市杜集区志
10月区境开展清政治、清组织、清思想、清经济的“四清”运动。
1965年
7月21日区境遭遇龙卷风夹暴雨,原朔里区境106个村庄被水围困102个,泡倒
房屋847间。
1966年
6月8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向全国传播,区境“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
1月27日朔里地区的“造反派”夺取区委区政府的权,党、政领导干部一律
“靠边站”,区境各公社的领导班子相继瘫痪。
1969年
8月22日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委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到张庄煤矿检查工作。
1970年
2月区境内按上级布置,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的
“一打三反”运动。
4月撤区并社,区境分属朔里、永堌、龙城、杜集、高岳人民公社。
11月1日淮北石台煤矿破土动工,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60万吨。
1971年
12月区境各人民公社、大队开展“学大寨、赶郭庄”活动。
1973年
12月区境朔里煤矿引进英国伽俐达公司制造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安装成功,
这是中国引进的第一台综合采煤设备。
大事记
1976年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区境干部群众无比悲痛,各单位设灵堂,先
后举行追悼会,停止娱乐活动一周。
10月24日区境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随后开展揭批、清查江青反革
命集团罪行的活动。
1978年
11月12日区境内按省、市布置,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1979年
2月区境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群众运动基本结束,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4月区境传达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
1980年
5月1日淮北市委批准成立中共杜集区委员会。程斌任书记,王振东任副书记。
5月8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淮北市杜集区成立。
6月26日—6月29日杜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张庄矿俱乐部召
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37人。大会选举程斌为杜集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祖
德、黄执文、张保民、于从胜为副主任。选举王振东为杜集区区长,居来友、高正雪
为副区长。区机关驻矿山集。
1981年
4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将萧县部分社队划归矿区的通知》〔皖政
(1981) 55号〕,把原属萧县的北山、窦庄、钱楼、坡里、朔里5个人民公社和毛庄、
牛眠、吴庄、丁里人民公社的部分大队及其生产队划归矿区,实行以矿带社。
1984年
3月20日淮北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郊区,将市郊区的高岳、杜集2个乡和原“以
矿带社”的北山、窦庄、钱楼、坡里、朔里、毛庄、牛眠、孟庄8个乡划归杜集区管
辖,并建立各乡党委。
淮北市杜集区志
3月29日经中共淮北市委批准,设立政协杜集区委员会。
3月经中共淮北市委批准,设立中共杜集区委常委会和杜集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朱鸿钧任区委书记,吴孝雨、王纯才任区委副书记,张道礼任区纪委书记。同年7月,
区委陆续设立工作机构,标志着全职能区成立。
5月16日—5月20日政协杜集区第一届一次会议在张庄矿礼堂举行。出席会议的
委员87人。大会选举程斌为区第一届政协主席,武克太、朱凤岐、王德顺、刘德荐为
副主席。
5月17日—5月19日杜集区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矿山集举行,参加大会的代表
270名。会议选举王振东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孝雨为杜集区区长,陈作俊为区人民
法院院长。高春峰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决定区机关迁至高岳。
12月杜集区辖10个乡中的高岳乡改为高岳镇,杜集乡改为矿山集镇,窦庄乡改
为石台镇,朔里乡改为朔里镇,毛庄乡改为段园镇。成为5乡、5镇建制。
1985年
3月6日杜集区集资兴建的房庄煤矿动工,设计年产原煤9万吨,总投资521万
元,当年10月15日移交投产。
7月杜集区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工作。
8月15日—8月18日区委在北京国家统计局招待所会议室召开萧、宿县党史座谈
会,邀请原萧县县委书记王尚三、朔里区委书记闵凯等参加,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孝
雨主持会议。
9月10日杜集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0月1日杜集区在北山乡举行“三通典礼”,庆祝缺水无电的东部山村实现水、
电、路“三通”。
1986年
3月26日杜集区牛眠乡大庄中学初一班发生爆炸事件,当场炸伤正在上早自习
的学生13人,炸死1人。
7月杜集区连降暴雨,北山、坡里、钱楼、矿山集4乡镇水灾面积2.1万亩,灾
情最重的梧南、梧北村平地水深1.5米,4个乡镇洪水冲毁房屋1530间。
8月20日雕塑大师刘开渠到淮北访问,并回老家杜集区刘窑村探亲。
9月15日张庄煤矿伤残女青年化桂云在第四届远东及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
上,夺得女子A8级乒乓球单打冠军。10月21日,在汉城举行的残疾人奥运会上,夺得
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大事记
1987年
4月1日—4月4日杜集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区四楼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的委
员93名,会议选举曹传瑞任区第二届政协主席。
4月1日—4月4日杜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高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47
名,选举杜兴华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孝雨为杜集区区长,陈作俊为区人民法院院
长,高春峰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5月杜集区按省、市部署,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活动。
7 月杜集区连降暴雨,原北山乡防洪大堤冲毁,区政府组织1200余名民工抢
险,从张庄矿调来草袋3万条,木桩400余根,连续奋战3昼夜,险情终于排除。
8月19日市政府批准杜集区境内8个矿4499名矿工的家属18327人转为淮北市城
镇户口。
1988年
9月10日(教师节期间),杜集区按淮北市统一安排,提高教师工资10%,为30年
以上教龄具有中级职称、25年以上教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家属,由农村户口转为城
镇户口。
1989年
8月—11月杜集区境内88天干旱无雨,大豆旱死,刘洼湖一带小麦播种推迟至
12月中旬。
1990年
2月杜集区杭淮丝绸厂、飞灵皮革厂被命名为安徽省“明星企业”。
3月30日—4月1日淮北市杜集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在杜集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
开,曹传瑞当选为杜集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主席。
3月31日—4月2日杜集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淮北矿务局二机厂
礼堂召开。杜兴华当选为区第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纯才当选为杜集区人民政府
区长。
6 月2日杜集区公安分局在张庄煤矿召开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拘捕大会,对25名犯
罪分子进行公开依法惩处。
7月1日杜集区进行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
10月16日杜集区杭淮丝绸厂,经安徽省有关部门验收,国家农业部、国家经济
淮北市杜集区志
贸易委员会审批,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11月16日—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杜集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淮北矿务局九一○厂
礼堂召开。选举王纯才为区委书记,王昭杰、张存良为区委副书记,朱向忠为区纪律
检查委员会书记。
1991年
2月6日国家林业部授予杜集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奖牌。
4月8日—4月10日杜集区人大四届三次会议在区政府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
表202名,会议选举沈继武为区政府区长。
1992年
3月杜集区实行撤乡并镇改革,区辖10个乡镇并为5镇,即:钱楼乡并入高岳
镇,坡里乡并入朔里镇,牛眠乡并入段园镇,北山乡一部分并入矿山镇,一部分并入
石台镇,成5镇建制。
6月22日区辖吴庄煤矿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区政府给予4万元奖励。
7月杜集区段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
10月杜集区在北山乡楼顶山顶发现远古岩画群,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中
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刊发消息。
11月30日—12月2日杜集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召开,栾绪坤当选为区政协主席。
12月1日—12月3日杜集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杜兴华当选为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沈继武为区长,陈作俊为区人民法院院长,高春峰为区人民检察
院检察长。
是年杜集区与江苏盐城市大丰县正式结为友好区县。
1993年
6月20日杜集区纪委、监察局开始合署办公。李家元任区纪委书记。
6月25日现代雕塑奠基人、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馆馆长刘开渠病逝。
8月26日共青团淮北市杜集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张信鹏为团区委
书记。
12月28日中共杜集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沈继武为区委书记,李家
元为区纪委书记。
是年杜集区与淮南市大通区结为友好区。
是年杜集区政府在江苏无锡市设立办事处。
大事记
1994年
4月杜集区被国家教委授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区”称号。
4月15日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到区淮鹭公司、杨洼湖、轧钢厂、杭淮丝绸厂检查
指导工作。
是年杜集区遭受百年不遇大旱,小麦减产37%,秋季作物减产40%。
是年杜集区残疾人运动员王健在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
上勇夺举重48公斤级推举金牌、抓举银牌,区政府通报嘉奖,并奖励王健人民币1
万元。
1995年
4月杜集区纪委开展“治理公路‘三乱’、中小学校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和企
业减负”活动。
10月杜集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教育”,通过
国家教委的评估验收。
1996年
2 月杜集区开始进行党政机构改革。区级党政机构由32 个减为23 个,精减
27.3%,人员精减20%左右。
2月16日杜集区人武部改为部队建制。
3月6日—3月8日杜集区五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在杜集区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
代表199人,会议选举杨彦颖为区长,刘先军为区法院院长,张维敬为区检察院检
察长。
3 月17日石台镇被省体改委批准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副县级建制。
3月27日一辆满载80名乘客由利辛发往烟台的客车停靠段园境内毛庄站,3名歹
徒强行上车后,用刀砍伤副驾驶,打伤车主,洗劫车上51名乘客现金10700元。案发
后,区公安分局会同市公安局刑警队,开展连夜侦破。3月30日,持刀抢劫犯罪分子
谢新忠(萧县祖楼人) 等三人被绳之以法。
3月29日杜集区委、区政府命名小朱庄烈士陵园、牛眠村村史展览馆、吴双楼
生态农业基地、杭淮丝绸集团为首批社会主义教育基地。
6月杜集区范围内5000吨以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全部关停。
6月杜集区袁庄街道办事处成立。
7月杜集区被煤炭部命名为“1995年度全国乡镇煤矿质量标准化县(区) ”。
9月6日杜集区政府制定实施计划外生育社会抚育费收费标准,计划外一孩征收
1000元,二孩征收3000元,三孩征收6000元。
淮北市杜集区志
12月杜集区东黎街道办事处、张庄街道办事处成立。
1997年
1月15日杜集区委、区政府实行“区长接待日”制度。
4月5日晚朔里镇、石台镇、矿山集镇2次遭受冰雹袭击,使全区小麦受灾面积
8300亩,油菜受灾面积1000亩,果树受灾面积800亩,蔬菜大棚受灾面积1400亩,直
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以上。
8 月杜集区对区镇属的147 家企业实行破产重组、整体出售、股份制等改制
工作。
9 月杜集区社会保障局获“全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11月18日—11月21日杜集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
会议的委员130名,选举栾绪坤为区政协主席。
11月24日—11月28日杜集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杜集区礼堂召
开。出席会议代表178名。选举丁华明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彦颖为区长。
1998年
3月10日杜集区全面推行镇、村、企业政务公开制度。
3月16日高岳镇刘庄村、矿山集镇下圩村发现牲畜“五号病”,区政府特发布封
锁令,对刘庄、下圩两村实施封锁。至4月20日解除封锁令。
5月杜集区遭受历年少有的阴雨灾害。全区小麦受灾面积达6.3万亩,减产6250
吨,农业直接损失近1000万元。
1999年
1月15日—1月18日杜集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杜集区礼堂召开。选举张志强为
区长,选举张飞飞、孙云飞、张志强为淮北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5月14日—5月16日中共杜集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杜集区礼堂召开,229名代表
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孙云飞为区委书记,孙守云为区纪委书记。
8月5日杜集区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煤师院体育场举行。
9月杜集区根据省、市有关清理清退不在编人员文件要求,清退镇直单位不在编
人员281人;代课教师57人;区直部门不在编人员29人。
10月29日安徽省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高岳镇为综合改革试点镇(副县级建制)。
10月杜集区在清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工作中,共清查处理区镇、村党员干
部250余名。
11月朔里镇在纵楼村萧淮公路边建设“皖北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大市场”,占地
300亩,总投资6500余万元。
大事记
2000年
1月22日至25日杜集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杜集区礼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79
名,会议选举王大军为区长,葛庆斌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6月杜集区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由原地亩常产的15%调整为5%。
7月13日杜集区选拔任用干部实行公示制度,公示时间为10天(后改为7天)。
7月18日由区委、区政府创办的机关刊物《杜集通讯》(半月刊) 创刊号开始
发行。
11月杜集区实施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是年杜集区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2001年
2月18日—2月20日杜集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在杜集区礼堂召开。赵开俊当选为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8月20日安徽省排球锦标赛在杜集区开渠中学举行,杜集区代表队分别获男、
女队第一名。
12月3日杜集区开渠中学初中部因楼道口狭窄,造成学生放学时挤压,死、伤
学生各1人。
2002年
1月20日—1月22日杜集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杜集区礼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
179名。会议选举刘涛为区政府区长。
3月20日—8月25日杜集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始进
行机构改革。区党政机构改革后设置23个工作机构。区机关行政人员编制由142名减
为99名,精减30%;法院、检察院专项编制分别由53名、44名减少为48名、40名,
精减10%。
7月19日区委出台《关于区委常委会议选拔任用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的
暂行规定》,该规定共12条。
11月25日—11月28日政协杜集区六届一次会议在淮北饭店会议室举行,126名
委员出席会议。会议选举欧阳林芝为区政协主席,王安信、孙克标、张平、赵德远、
曹君芳、彭玉亭为副主席,常委19名。
11月26日—11月30日杜集区七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杜集区礼堂召开。出席会
议代表174名。会议选举产生出七届常委会,王大军当选为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凡
州、任桂英、张凤彩、葛庆彬、杨忠祥、宫继红为副主任;选举刘涛为区长,高西
军、张辉、郝圣领、梁作荣、梁红、朱安杰为副区长,选举李加敏为区法院院长,崔
淮北市杜集区志
兰军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2月19日经市政府批准,店孜集街道办事处成立,负责朔里、石台两矿区内的
社会行政管理工作。
2003年
1月27日杜集区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由原来的人均负担95元减少为
43元。
4月2日科级干部实行个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婚丧事宜置办宴席申报制度。
4月22日杜集区在温州设立办事处。
6月1日杜集区制定《淮北市杜集区投资用地优惠办法》,投资额300万元以上工
业项目,土地无偿使用50年,投资方使用区境采煤塌陷地的,直接发给土地使用证,
每666平方米(1亩) 地价10元。
7月16日杜集区实施粮食补贴改革试点。农村每亩土地补贴10.54元,全区补贴
83.8万元。
2004年
1月杜集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01—2002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 ”。
7月6日凌晨杜集区段园境内刮起10级龙卷风夹杂冰雹,房屋倒塌428间,2万
亩果园受损。供水供电中断,符夹线铁路停车,造成60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是年淮北矿业集团所属7对国有大型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483名教职工和20173名
学生,移交由杜集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2005年
5月杜集区开始建设东湖公园,规划建设用地146.8公顷(2202亩)。
6月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杜集区全面取消农业税。从古至今套在农民头上的种
地须交粮纳税的历史宣告结束。
7月7日杜集区段园镇遭受强龙卷风及强降水灾害,13000亩农田被淹,共造成
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在6000万元以上。市政府向段园镇紧急下拨救灾应急资金10
万元,重点解决灾民的吃、穿、住、医等生活困难。
10月杜集区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采用个人投资、市场运作、政
府监管的方式,发展有线电视。
2006年
3月淮北市进行区划调整,杜集区的4镇、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镇、2个街道
大事记
办事处,即:石台镇、朔里镇、段园镇、高岳街道办事处、矿山集街道办事处。
9月杜集区滂汪工业园被省政府批准为淮北市杜集经济开发区(筹),规划面积
10.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型矿山装备制造等产业。
11月18日—11月19日首届中国(淮北) 煤矿机械装备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杜集区
东湖商贸城——中国矿业设备博览城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安
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岳忠为中国煤矿机械设备博览城揭牌。
2007年
1月27日—1月30日杜集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杜集区礼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
175人。会议选举郝圣领为杜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顾文为区人民政府区长。
1月25日—1月28日杜集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在淮北饭店召开,出席会议委员
143人。会议选举欧阳林芝为杜集区政协常委会主席,张平、赵德远、孙克标、彭玉
亭、范浩然、徐敏为副主席,选举常委19人。
9月杜集区按上级规定,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11月杜集区完成村级区划调整,全区由原来的91个村(居) 调整为39个村
(居)。
2008年
2月村集区在高岳办事处双楼村进行开放式村级活动场所建设,6月建成开放式
村部,总结经验后,在3镇2个街道的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推开。
6月29日—6月30日杜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杜集区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
表175人。选举张信鹏为区人民政府区长。
11月杜集区所有村庄之间全部铺上水泥路,“村村通”工程完成100%,区境农
民外出告别了“一脚泥水”的历史。
12月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山河机械项目落户在杜集区经济开发区。
2009年
5月淮北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段园工业集中区。
7月杜集区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12月杜集区按照“拆除一堵墙、建好六个室,设立四个栏、打造五个中心”思
路,建成28个开放式村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竞相报道,称之为“倡风气之
先”。
淮北市杜集区志
2010年
4月30日朔里镇葛堂村农民罗某违法用地,违规自建三层楼房,在施工过程中
突然发生坍塌,造成正在一楼内作业的10名施工人员当场死亡。
重大坍塌事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快速组织区、镇机关人员进行全力抢救及善
后处理工作。根据安徽省安监局《关于淮北“4.30”在造房屋重大坍塌事故处理决定的
通知》要求,朔里镇2名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房主罗某被依法判刑。区、镇、
村17名相关责任人受到撤职、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警告等不同处分。
5月杜集区被安徽省委确定为全省两个县(区) 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单位
之一。
9 月杜集区开放式村部建设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中组部要求
在全国推广。
10月杜集经济开发区获得“中国矿山装备制造基地”称号。
12月杜集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41家,总产值72.2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36.3亿元;财政总收入4.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产品出口总额4100万
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52元,市东部新城
建设架构形成,城市化率达到52%,初步实现从城郊农业区向新型工业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