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912 信息来源: 杜集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发布时间:2012-10-18 |
一、参与招商活动,展示尊商、亲商的真情意
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杜集区在承办历届中国(淮北)煤机博览会过程中,既注重邀请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名角登台献艺,也注重组织千人女子腰鼓队等能够体现杜集特色、散发乡土气息的当地文艺团体活跃气氛,不少参加煤博会的客商对该区千人女子腰鼓队的表演表示赞赏,普遍认为她们的表演营造了热烈喜庆的氛围,展示了杜集全区上下尊商、亲商的真挚感情,成为影响一些客商能否顺利签约的众多因素之一。据了解,杜集区的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名列全市第一,在2012年10月15日开幕的2012中国(淮北)煤机博览会上,共签约投资类项目64个,投资总额153.15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目前,该区千人女子腰鼓队已参加市、区大型招商活动10余次,受到市、区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成为杜集群众文化的一个响亮品牌。
二、密切党群关系,迎来快富、共富的好日子
结合开放式村部建设,同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在全区40个村设立农家书屋,配备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图书和报刊,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到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学习致富经验、了解致富信息、增强致富本领。同时,依托开放式村部的党员活动室组织收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节目特别是其中的实用技术培训类的节目,并把收看范围延伸到普通群众,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快了新型农民的培育步伐。近年来,全区40个村涌现出一大批利用实用技术致富的能人,并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快速致富。石台镇石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黄遵义立足城郊优势,投资70多万元兴建了100座反季节蔬菜大棚,每天都有大量新鲜蔬菜销往全市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带动了本村及周边农村300余户党员、群众从事蔬菜生产,每年可增加农户收入500余万元。杜集区通过增强农民群众致富本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以来,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民收入增幅年年位居全市第一,农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党群关系越来越密切。
三、立足服务群众,谱写为民、爱民的新篇章
在工作中,杜集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构建为民、爱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同时,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针对广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一些地区不够文明、不够健康生活方式滋生蔓延的实际,及时加大投入,一方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文化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全区40个村和19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成健身路径,在居民集中区设立15个健身广场,成立了戏曲票友会、腰鼓队、合唱团等40多个民间文艺文体队伍,培训文化工作辅导员120余名,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同时,注意在春节、“五一”、“七一”、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举办以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旨的文体活动,吸引广大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使广大城乡居民在笑声中拉近了距离、促进了和谐。此外,结合“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不断挖掘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并广为宣传,引领了农村精神文明生活的新风尚。现在,全区广大城乡的文化生活呈现出新的活力,群众的生活习惯更加文明、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生活情趣更加高尚,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