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757 信息来源: 矿山集街道办发布时间:2012-03-06 |
采访现场,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有什么好说的,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军人。这位老军人名叫王世雨,家住北山村,1944年入伍,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藏。
入伍时王世雨老人没想太多,只是为了革命。刚入伍那天,连长让老人当号手,听说要当司号员,不能打敌人,刚入伍的王世雨小兵说什么都不愿意。后来听老战士说军号是部队的耳目,只要司号员一吹号,是敌是友马上分清。知道自己要有不平凡的事情时,王世雨老人快乐地拿起了军号。开始学号时,老人以为军号挺简单,学了以后才知道奥秘很多。自军号诞生以来,我军便积累了丰富的战时联络方式,更有司号员才知道的“暗号”。除了平时的训练,战前均要统一司号联络方式和号谱,好要熟悉各个部队的番号,所以对方是哪个部队的司号员一听就可以辨别出来。军队在传递信息中,除本部官兵知道集合号、冲锋号,在两支部队相隔一定距离,不好分辨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号谱便派上了用场,假如吹号谱,对方迟迟答不出来,可以判断是敌军。那时部队通信落后、敌情复杂,遇到敌我难辨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军号。当时号谱很机密,连一般的营、连长都不一定知道。为确保司号员牺牲后能及时补位,团部设两个班,一个班是成手,另一个班是新手,平时一起训练,战事有任务马上派出去。为了保密他们平时训练没有教材,不做记录,当时好多的号谱全靠记忆。老人又说,当司号员练成了他的胆量,司号员很危险,因为司号员通常在指导员身边,吹冲锋号时敌人火力先朝指导员这边打。就这样,数次的战斗把老人从不懂事的小兵历练成浑身是胆的钢铁战士。老人说,咱们的战士非常勇敢,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听到吹冲锋号,战士们一直往前冲。
老人的泪湿润了双眼,数次战役,老人的好多战友倒在了冲锋的路上。王世雨老人说,他恳请首长让自己和战友一起冲锋一起打敌人,首长开始没有同意,最后首长鉴于老人立过功,号手增加了许多,首长同意他转队,就这样老人到了炮兵连。到炮兵连后,王世雨老人不断学习,经过数场战斗的磨练,老人成为了战防炮营三连连长。
老人大大小小参加过上百场战斗,印象最深的还是淮海战役。敌人派坦克袭击解放军交通沟,炮营开炮阻击,只见炮弹一排排炸在坦克上,敌人马上逃了回去,老人很激动地回忆,敌人以大量的暗堡配上铁丝网、散兵壕构成的防御阵地,给步兵进攻带来障碍,炮兵连进行排射,成排的炮弹狂风般的落在敌人的阵地上,敌人阵地上变成了一片火海,炮火的威力把敌人吓晕了,刚才还从工事打枪的声音立刻停止、敌人从打塌了角的工事里爬了出来.老人说到这很自豪。总攻信号发起,他们和别的炮营配合,老人高兴地说炮营战士打上头阵,万炮轰鸣,炮弹向雨点一样打在敌人的工事,那声音真大啊,和打雷一样的爆炸声震得地都发抖,我的听力不好与大炮振的有关,老人象征的指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为了新中国是值得的,老人庄严地告诉我。咱们战士很勇敢,炸开得炮弹放出的火光,刺得很花,让眼睛都睁不开,步兵们顾不上这些,奋力向前冲,消灭敌人暗堡残存的火力点,子弹打完了进行肉搏,好多步兵战友身上多处受伤,继续坚持战斗,直到战斗结束。
老人跟随着18军南征北战,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昌都战役,部队进藏命令下达后,先遣队从昌都出发,历经艰险和减员,翻越雪山时不少指战员牺牲,老人所在53师奉命全力开展昌都至拉萨的公路修筑工作,老人说许多战友牺牲在高寒缺氧的深山峡谷中,进驻西藏后,进行开荒生产运动。老人至今对西藏都怀有深厚的感情,自己的孩子他取名为爱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