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安晚报》整版报道杜集区李长海老师
浏览次数:3016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发布时间:2012-03-01

活着就不离开讲台

     核心提示:李长海是一位43岁的初中教师。在学生眼中,他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激情澎湃;在家长眼中,他对孩子关心入微又严厉负责;在同事眼中,他教学认真又乐观豁达。很难想象,这个声若洪钟、走路生风的汉子竟然是一个尿毒症患者。十余年来,从肾炎到肾衰竭再到尿毒症,他始终坚持抱病教学,学生知晓后屡次偷偷上街为他募捐医疗费。感动之余,李长海说:“只要我活着,就会站在讲台上。”

意气风发时罹患肾衰竭

      记者日前来到淮北九中时,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风风火火地迎了出来,他就是李长海。他戴着一副已被磨得褪色的眼镜,除了面色泛灰,一点也看不出病人羸弱的样子。“我哪值得采访,也就是一个生病的老师。”指着办公桌上一摞摞作业本,李长海说他现在带九年级(1)班。

      时间回溯到1991年,22岁的李长海被分配至淮北九中任数学老师。他吃苦耐劳,很快就当了班主任。1997年,由于教学成绩和班级管理突出,他被学校委以重任,兼任年级组长。教学中,他对学生关心入微又严厉负责,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激情澎湃。渐渐地,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淮北九中有个李长海。

      2001年,李长海不但担任年级组长、班主任,还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就在这一年,好友和家人发现李长海的脸时常浮肿,而他每次都说“没事”。“我当时知道身体可能出毛病了,可我一走两个班的课都要停。”李长海说。在1998年学校组织的一次体检中他就知道自己得了肾炎,简单治疗后就回到了课堂。

      2001年国庆节,李长海被家人“绑”到南京就医,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肾功能衰竭。李长海不得不在南京住院,但他一想到两个班百余名学生的数学课,心里就像长了草一样。短短一周后,他说服妻子要求出院,回淮北治疗。

抱病教学七年学校不知

     “在哪儿都是治病,而且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李长海说话声音洪亮,看得出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回到淮北后,他思虑再三决定不把病情告知学校,而是像平常一样回到了深爱的课堂。妻子曾多次想去学校“告发”他,每次都被他制止。

      从此以后,除了利用双休时间到南京买些药物,李长海从未因病请假,也没有听从家人的意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学生的眼里,李长海仍然是那个声若洪钟、走路生风的老师,长达7年时间里,他们一直不知道李老师在抱病工作。

     直到2008年,医生告诉李老师,他的病情已由双肾衰竭恶化成尿毒症,不得不做透析。此时他才告知学校,拒绝了学校让其安心休养的意见后,又要求将一些课程调开,每周二、四、六到医院做4个小时的透析。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现在。

      见办公室无人,李长海捋起左胳膊上的袖子,手臂上异常粗大、高高隆起的血管,让人看起来惊心不已。“这都是做透析留下的。”李长海笑着说。

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药

      李长海隐瞒病情坚持教学的事情很快在学校里传开,学生们对恩师的病情非常关心,这让李长海倍感欣慰。

     “我现在带的九年级(1)班,学生们都很懂事,曾经全班40多人到大街上为我募捐了1000多块钱……”李长海说他开始并不知情,知晓后连称“感动”。

      李长海告诉记者,他上次带的一个班,有三个学生成绩都不太理想,常常在课堂上被他“找茬”,最终他们都考上了高中。暑假里的一天,他突然接到这三个孩子打来的电话,说晚上想去看看他。“见面后三人从包里掏出了一大堆零钱,都是五毛、一块的,一共八九百块。”李长海一问才知道,这是三人冒着酷暑在街头转了一天为他募集的医药费。“我平时怎么辛苦怎么累,都值了!”

      “关心我的学生还有很多,大家远远看到我都要跑过来打招呼,我觉得很开心。”李长海说,学生的关心爱护是最好的药,这也是他坚持抱病教学的动力所在。

活就是要活得充实快乐

      一阵下课铃声响起,李长海的两名同事走进了办公室。看到记者采访,一位张姓老师抿了口水和记者聊了起来。“长海生性豁达,教书教得好,为人也好。”另一位孙姓老师附和着:“换成别人根本做不到……”

      两位老师当着李长海的面并不避讳谈他的病情,并向记者解释说:“我们多年相处都习惯了,也不把他当病人看,大家无话不谈。现在他就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校长常夸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记者注意到,李长海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空茶杯,他说因为肾不能代谢,他从来不喝水不喝汤。“以前不注意的时候受过这个罪,喝了水不去透析成夜憋得睡不着。”长时间不喝水,上课时他经常头晕。“越是这样我越是要活得快乐,才能让大家放心。”

     “有病看病,但有病也要工作生活,活就是要活得充实快乐。”李长海说,既然做了教师,就要把知识和乐观传给学生,“只要我活着,就会站在讲台上。”

于金龙 本报记者 韩友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