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520 信息来源: 杜集区财政局发布时间:2012-01-17 |
关于杜集区2007-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
报告(书面)
(2012年1月13日在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王可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大会书面报告我区2007-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 2007-2011年期间财政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财政年度预算目标任务,严格依法理财治税,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奋力拼搏,保持了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五年,是财政工作不平凡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增加较多、财政实力提升较快、财政作用发挥较好的时期,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得到实惠较多、财政保障能力提高较为明显的时期。
(一)力抓税收,强化监管,财政实力实现新跨跃。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07-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6.97亿元,年均增长28.2%,其中2011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3890万元,比2006年末增收38326万元,增长2.46倍。2007-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46亿元,年均增长33.2%,其中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2亿元,比2006年末增收14640万元,增长3.2倍。财政收入逐年递增,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2、财政支出情况:2007-2011年,全区财政支出总额达17亿元,年均增长26.8%。2007-2011年分别完成支出18845万元、24332万元、39199万元、39175万元、4.88亿元,2011年财政支出比2006年末增支33986万元,增长2.3倍。民生投入逐年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
五年来,我区各级财税部门坚持发展第一,开源节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精心理财,克服财政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质量,我区经济发展逐年向好,全面实现既定的各项奋斗目标,财源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资金调度,优化支出结构,克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坚持增收节支,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民生工程、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实现了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二)保障民生,促进发展,财政工作彰显新成效。
1、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按照“十一五”目标及“十二五”规划,强化税收征管,依法理财,全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28.2%,地方财政年均增幅33.2%。各级财税部门始终把税收征管作为第一要务,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财税工作会议制度、税收目标责任制、奖励激励机制、协税护税机制、税源监管机制、税收稽查清欠机制等,税收工作有条不紊,应收尽收,保持了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2、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财源后劲逐渐增强。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不断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一是累计投入开发区、工业园区资金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入驻企业逐步增多。二是促进银企对接,发挥财政桥梁作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积极服务企业发展。三是从2009年设立1000万元煤机制造产业发展周转金,支持22家企业,累计使用50批次,周转资金达4800万元。四是落实财政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五年来,共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优惠政策资金补助3200万元。
3、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民生工程效益显著。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之本,推进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杜集。五年来民生工程项目不断增加,惠民范围逐步扩大,由2007年的12项,到2011年扩大为34项(我区实施25项),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6亿元,其中区级配套3352万元,人均受益1100元。累计发放低保、五保生活保障资金2216万元,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390万元,培训农民18000多人,解决了近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卫生服务方便快捷,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4、围绕构建公共财政,财政职能作用增强。基层财政顺利完成职能转变,工作中心和重点逐步转移到资金监管和为民服务上来。认真做好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9031万元,5万多农民受益。化解义务教育债务1305万元,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费,保障医改工作顺利推进。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构,推行阳光村务工程,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抓好财政基础工作和为民服务窗口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5、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资金监管更加规范。一是严格按照区人代会批准的年度支出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提高预算执行力。二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厉行节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重点加大了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三农”、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了非税收入管理运行机制,规范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有效地推进依法行政。四是加强资金监管,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资金实行跟踪问效。五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阳光运行,不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六是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大了全面清查和重点检查力度,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收支行为,维护了财经纪律。七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摸清资产底数,实行网上系统填报,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围绕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生产发展。过去的五年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502.7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投资1023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85万亩;土地复垦项目12个,投资1333万元,新增耕地191公顷,配套了井、桥、路等农田基本设施;产业化项目4个,投资2146.7万元,分别为世行项目、冉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贷款贴息项目、惠邦猪业农民合作社扩建项目、年产22.5万公斤蔬菜扩建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区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保障能力逐步提高,财政运行情况良好,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目前还是“吃饭型”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总量较小,区级财政调控能力较弱;二是当前经济发展、财政税收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我区缺少大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税源较少,财源后劲不足,增收乏力;三是财政支出的刚性压力增大,新的增支因素较多,如教育、科技、农田水利等一些法定支出,职工住房公积金调整、城镇义务兵优待金兑现、职工工资正常晋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园区建设等;四是面临财政还款压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八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全区2011年财政总收入预算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7390万元,非税收入预算610万元。全区财政支出预算34366万元。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3890万元,为年预算的107.8%,增收10859万元,增长25.2%。其中:上缴中央收入26999万元,上缴省收入926万元,上缴市收入6762万元。区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9203万元,为年预算的107%,增收5193万元,增长37.1%,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收入完成18319万元,为年预算的105%,增长33.4%;非税收入完成884万元,为年预算的143.7%。
2、财政支出情况。2011年全区财政支出累计实现4884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实现48667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42.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支9822万元,增长25.3%,基金预算支出176万元。
(二)2011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八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25991万元。2011年区本级财政累计支出38890万元,为年预算的149%,比去年同期增支8136万元,增长26.5%。区本级各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45万元,为年预算的176%,增长27%。
2、公共安全支出2377万元,为年预算的298%,增长74.4%。主要是因为上级追加“两庭建设”资金和政法部门中央办案和装备经费。
3、教育支出17052万元,为年预算的129%,增支3521万元,增长26%。增支的主要原因:一是教职工工资正常晋级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补差兑现;二是住房公积金提标增资;三是加大了对教育公用经费的保障力度。
4、科学技术支出219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增长69.8%,主要是上级追加支出。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1万元,为年预算的316%,按可比口径增长202%,主要是文明创建投入加大。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08万元,为年预算的154.4%,增支2868万元,增长74.5%。主要原因:一是退休人员增加;二是民生工程投入增加,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两节过节费发放,居民居家养老、优抚对象和义务兵优待提标等。
7、医疗卫生支出3349万元,为年预算的177%,增长15.4%。
8、环境保护支出51万元,为年预算的134%,与上年基本持平。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3万元,为年预算的100%。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836万元,为年预算的434%,增支563万元,增长24.8%。主要是因为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抗旱和良种补贴等投入增加。
11、交通运输支出956万元,主要是中央追加公路建设资金。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447万元,增长254.8%。主要是扶持园区企业发展补助支出。
13、其他支出276万元。
从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我区财政运行态势良好,全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双增长的好势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92亿元,圆满完成了年初预算任务和市下达目标任务。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了全区职工工资的足额发放和重点支出需要,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促进我区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在财政收入方面:税收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除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存在不可比因素外,其他税种都比上年有较大增幅,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一次性税源拉动;二是上年批缓和延期申报带入税款增加;三是边缘税源协调力度加大;四是加大了协税护税和稽查力度;五是非税收入比上年增加。在财政支出方面:严格按照计划和进度拨款,保证了各项支出需要。财政支出增加的原因主要为:一是市追加专项支出增加;二是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提高;三是政策性增资因素,如教育绩效工资、正常晋级、增加岗位津贴等;四是文明创建投入、城乡义务兵优待金兑现、农田水利建设、春季抗旱、民生工程等支出增加;五是加大了对医疗卫生、教育、城乡低保等民生方面的投入。
(三)2011年财政主要工作
1、强化税收征管,收入稳步增长。为确保财政年度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按季分月下达税收任务,强化目标考核,严格奖惩。二是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在做好主体税源和重点税源征管的同时,抓好零散税源征收,重点做好对房地产、煤炭行业、路政建设税收征管。三是加大了协税护税、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四是加强协调调度,定期召开全区财税工作会议,分析税收形势,研究解决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进一步推进财税工作,努力增收。五是加强一次性税源和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挖掘了税收增长潜力。
2、支持经济发展,大力培植财源。一是加大工业强区载体建设投资力度,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段园工业集中区建设。二是发挥1000万元机械制造产业扶持资金作用,扶持5家企业9批次,共900万元用于资金周转。三是认真落实财政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3、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重点支出。严格按照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合理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科技、公共卫生、民生工程、文明创建等社会公共领域倾斜,向社保、“三农”、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倾斜。
4、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重大项目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全年累计发放综补、直补等涉农补贴资金1980万元。二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规范财务管理,全面治理“小金库”,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确保资金安全。三是阳光村务工程步入常规化运行轨道,农村集体“三资”受到全方位监督。四是提高了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坚持厉行节约,保障全年收支平衡。五是对重大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按照区委、区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要求,规范操作。
5、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和谐杜集。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强化牵头意识、责任意识、协同意识,建立包保责任制和高位推进制,构建民生工程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资金保障,确保民生工程序时推进。全区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0424万元,其中区级配套761万元,我区实施的25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任务。
6、加强农业开发,支持农业发展。一是完成朔里镇矬楼和段园镇王姚村两个土地复垦项目,总投资335万元,新增耕地45公顷,开挖鱼塘58.4公顷,新打机井10眼,修建桥涵19座,两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二是完成石台镇学田村土地治理项目。三是完成惠邦猪业农民合作社建设项目、年产1000吨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新建项目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和22.5万公斤蔬菜扩建项目土建工程3个产业化项目。
7、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坚持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所规范化建设,完成段园财政所和石台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环境和质量进一步优化。加大了人员培训工作,在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全面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2012-2016年财政工作目标
回首过去五年,我区经济总体实力取得了质的飞跃,展望未来五年,形势喜人,催人奋进。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财政发展思路,围绕区委、区政府实施“三化”战略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财政主要工作思路: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新税收理念,加强税收管理;五是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优化支出结构,夯实财政管理基础。
财政主要指标:到2016年末,全区财政总收入规模达到20亿元,年增幅3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年增幅26%以上。财政支出规模达到7.9亿元。
四、2012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2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聚财力、促转型、保重点、强监管”为主线,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一)2012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区经济发展趋势和2011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法》要求,本着量入为出、量财办事、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了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预算(草案):2012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7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2.5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各税计划安排2.38亿元,非税收入计划安排1200万元。
2、全区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2012年全区财政支出计划安排43054万元,增长25.2%。其中:区本级支出计划安排31609万元,镇(办)支出预算计划安排11445万元。
(二)2012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按照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区本级财政当年可用财力计算,2012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计划安排31609万元,比上年增加5168万元,增长21.6%。区本级主要财政支出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计划安排308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855万元,增长38.3%。此类支出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税务事务、审计事务、人力资源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宗教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公共安全支出计划安排106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29万元,增长13.8%。
3、教育支出计划安排14655万元,比去年预算增加1480万元,增长11.2%。
4、科学技术计划安排501万元,比去年预算增加111万元,增长28.5%,主要是因为按照科学技术支出法定增长的要求,安排了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其他用于科技创新奖补资金。
5、文化体育与传媒计划安排105万元,比去年预算增加32万元,增长43.8%。
6、社会保障和就业计划安排5365万元,其中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等,比去年预算增加1021万元,增长23.4%。
7、医疗卫生支出计划安排2585万元,比去年预算增加699万元,增长37%。
8、节能环保支出计划安排48万元,比去年预算增加10万元,增长26%。
9、城乡社区事务计划安排995万元,比去年预算增加180万元,增长22%。
10、农林水事务计划安排960万元,比去年预算增加307万元,增长47%。
11、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计划安排6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园区建设,扶持服务业三产及中小企业发展。
12、其他支出计划安排1643万元,其中总预备费626万元,占区级支出的2%,符合《预算法》的要求。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突出以下原则:坚持厉行节约,从严从紧编制各项支出预算。收入安排上,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趋势,力求稳步增长,并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相适应。支出安排上,确保人员工资性支出和机关运转,保证法定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城乡一体化建设、招商引资、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由于财力增长与支出需要的矛盾,加上2012年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所以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盘子安排仍然显得比较紧张。
(三)2012年财政工作
为完成上述预算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加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力培植财源。
2、加强税收征管,确保收入目标完成。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在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上下功夫;在边缘税源的协调上下功夫;在清理欠税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抓收入,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
3、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坚持增收节支,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开支,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方式,实行区级财政统一打卡,保证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4、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民生工程在2011年基础上退出3项,新增3项,提标6项,调整完善5项,全市继续实施34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我们要立足“早”字、突出“实”字,预算中足额安排配套资金,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督促检查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的民生工程任务。加强已建成工程项目的后期管养和维护,逐步健全规范长效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工程类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5、做好农发项目,积极促进农业发展。一是实施好淮北六和禽业专业合作社年产21万只良种肉鸭生产示范基地扩建项目。二是完成石台镇市级投入土地治理项目的申报、设计和实施工作。三是做好冉邦科技年产1000吨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扩建项目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申报工作。四是加强农发资金管理,保证农业开发工作有序开展。
6、加强“双基”建设,努力提升机关效能。一是继续加强财政干部学习教育,强化财政干部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增强服务能力。二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打造阳光财政。三是加强对高岳办事处和矿山集办事处财政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更好地发挥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各位代表:我们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财政预算目标,为推动我区快速发展,建设和谐新杜集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