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899 信息来源: 杜集区科技局发布时间:2011-07-15 |
为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实施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完成《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
《规划》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规划》提出“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从研发投入强度、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惠及民生、创新基地建设布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指标。
《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任务进行了部署,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四是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六是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七是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
《规划》针对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措施。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等。二是强化科技政策制定和落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引导,优化全社会创新环境。
《规划》历经战略研究、集中编制、征求意见、论证审议等阶段,广泛听取了科技界及各方意见,上百个研究机构、上千名专家参与,集中修改达几十余次。《规划》编制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和高层咨询,先后召开多次领导小组会议和专家顾问组会议,就规划工作方案、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和规划文本进行研究审议;注重加强战略研究,组织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和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科技人才、国际合作等专题研究;注重加强与相关方面的协商,先后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室、部分民主党派中央以及十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会商,召开了地方科技系统片会;注重加强需求征集和公众参与,组织征集“十二五”科技发展重大需求,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建言献策和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活动。
为更好地实施《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科技部把规划任务的部署落实摆在重要位置,同步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针对当前科技计划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要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突出重大任务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布局;强调各科技计划要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进行系统部署,促进科技资源集成应用与开放共享,实现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推进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建立和落实项目法人管理责任制和项目专员制,优化经费预算管理,完善评估评价、责任追究和成果汇交机制;加强项目实施全流程的信用管理,加强科技计划的信息公开;加强科技计划支持重点与地方、行业部门工作重点的有机对接。
《规划》指出,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2%。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持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学和技术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5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件/百人年。
——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产业技术创新明显加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达到800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
——科技创新更加惠及民生。社会公益领域科技水平整体提升,适应民生改善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发展,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科技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建设若干具有世界水平的研发机构和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3人年。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 ——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管理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有效落实,全社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此外,《规划》编制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一些主要指标。
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0年为1.75%,2015年目标2.2%。
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2010年为33人年,2015年目标43人年。
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2010年为第8位,2015年目标第5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10年为1.7件,2015年目标3.3件。
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2010年为10件/百人年,2015年目标12件/百人年。
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2010年为3906亿元,2015年目标8000亿元。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为13%,2015年目标18%。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2010年为3.27%,2015年目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