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564作者: 淮北日报 信息来源: 淮北日报发布时间:2011-01-21 |
打造新型工业成长区 东部宜居新城区 城乡发展示范区
以打造煤机产业基地,建设杜集政务中心、高岳商贸中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努力打造新型工业成长区、东部宜居新城区、城乡发展示范区——这是杜集区日前确定的新年发展思路。同时,该区还确立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突出重点招商,围绕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抓好配套;主攻重点企业,瞄准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研究其投资方向,选准项目,确定专人对接引进;主攻重点区域,面向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选派干部开展挂职招商。确保全年到位内资70亿元人民币、外资3600万美元,完成2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建设任务。
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强化载体建设,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新增园区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力争成为省级开发区;积极支持段园工业集中区增容扩区,做大总量;增强杭淮现代纺织工业园集聚功能,实现与龙湖工业园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继续抓好万源和科教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集聚产业。主攻重大项目,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坚持抓开工、促在建、保投产;全年组织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加大服务力度,实现安徽山河一期批量生产,确保龙盟环保纸一期全面投产,力争安徽机电建成投产,抓好众城水泥二线、淮矿相山预制管桩项目试生产,争取大淮海机械城尽早开工建设,推动阳光机电、宏大30万纱锭等项目落地开工。积极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培育淮北大金等重点企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个。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抓住城市东扩机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城市大建设实现新区功能的大提升。推进路网建设,积极谋划建设龙山北路等路,构筑连接城市快速通道;协调推进新湖路等项目进度,加快方安路、子张南路建设,力争尽快通车.加快城镇建设,南部以高岳为中心,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全力推进杜集政务中心东迁、商贸中心规划建设,开工建设东方新城、赵庄新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部朔里、石台以龙河为轴相向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打造成淮北市的卫星城;北部段园迎接徐州辐射,东向发展,打造徐州后花园。
强力推进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小麦单产千斤创建活动,建设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争取率先建成2个小麦高产千斤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壮大北外环沿线蔬菜产业带,新建节能温室200栋,新增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新增食用菌栽培面积10万平方米;加强和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52万元工程建设任务;继续落实养殖业发展优惠政策,抓好1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支持绿苑集团兼并、联合,做大做强;结合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推广采煤塌陷搬迁等模式,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加快村庄整治和居民集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