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政府 杜集区人大 杜集区政协 杜集区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新闻中心 / 今日杜集
杜集区全面推行干部到村工作法
浏览次数:1658作者: 淮北日报   信息来源: 淮北日报发布时间:2010-08-12

问题在一线解决 矛盾在一线化解 工作在一线推进 关系在一线理顺

   

    为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杜集区自7月份起,按照“深入基层,化解矛盾,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行“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推进,关系在一线理顺”的一线工作法,较好地促进了“一联一帮一包”(所有县级干部联系一个村、居,区直单位每个部门帮扶一个村、居,镇、办班子每名成员包保一个村)活动的深入开展。

                                    

              明确六项职责,确保工作不越位

杜集区重点明确联系、帮扶和包村的干部有六项职责。一是宣传政策。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到村,做到上情下达,政令畅通。二是督促指导。全面督促指导村里工作,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探寻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特色经济。三是联络沟通。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做到下情上达,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四是化解矛盾。帮助村级排查存在问题,找准“症结”,解决突出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五是推进基层民主。凡涉及农村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所有重大事项,督促村居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组织实施。六是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强村富民的能力。

                                   

             坚持四个到位,确保帮扶有实效

杜集区要求联系、帮扶和包村的干部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深入工作一线,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工作时间到位。要求每名县级领导干部到联系村指导工作每月不少于2;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到帮扶村帮助开展工作每周不少于1,班子成员要经常参与;()包村干部到包保村工作每周不少于2天。村部设立包村干部工作室,配备办公设施,做到“五个必到”:()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召开两委会、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必到;安排重要工作必到;开展重要活动必到;解决重要问题必到。

   矛盾化解到位。联系、帮扶、包村的干部每月1日在村部联合接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领导于每月20日联系镇、办联合接访;完善信访“全程代理”和“村为主”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包案,落实责任,限期化解,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服务群众到位。联系、帮扶、包村的干部要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开展“送技术下乡”、“送文化下乡”、“送项目下乡”、“送爱心下乡”等活动,大力加强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发展、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

   工作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指导村、居开展工作,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措施,排定时间节点,督查及时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建立三项机制,确保干部转作风

杜集区建立督查、奖惩和问责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联系、帮扶和包村的干部有压力、有动力,主动转变工作作风。

    建立督查机制。区委主要领导带队,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参与,对联系、帮扶、包村的干部到位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区委督查组每月定期督查;同时,在各村公开联系、帮扶、包村的干部姓名、工作职责和联系方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干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与村级工作挂钩和同奖同罚机制。帮扶单位的全体干部和包村干部提拔任用时,考察工作延伸到村级;帮扶单位及干部年度考评工作延伸到村级;村、居获得区级以上奖励的,同时奖励联系领导和帮扶单位;凡村级班子涣散、工作落后、被一票否决或新列为难点村的,联系领导、帮扶单位不予评优评先。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帮扶单位连续两周、包村干部一周内未到所帮扶、包保村的,给予效能告诫;因工作懈怠、不负责任造成集体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上访的,给予全区通报批评;所包村、居受到区级以上单位通报批评的,给予诫勉谈话;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影响的,依纪依规追究联系领导、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村干部的责任。